7月份以来,山东省鲁西北地区遭遇了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很多棉田积水被淹。8月21日,走访时发现,滨州、东营等棉花主产区棉花生长普遍受到影响,减产严重,很多地块甚至绝收。据了解,如果在棉花收获期,再次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减产数量还会大幅提高。
结铃期遭遇强降雨 棉花普遍减产
记者在滨州棉区走访时发现,很多棉田杂草丛生,棉花植株也没有长到记者的膝盖高,而在往年这个时候棉花应该长到记者的腰部以上了。据棉农介绍,持续降雨使棉田非常泥泞,根本进不去人,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除草、中耕松土和修棉等棉田管理。很多棉农都放弃了,把时间用在外出打工,弥补地里的损失。
“俺家今年种了20亩棉花,估计要减产三分之二。每株棉花一般年份能结30多个桃左右,但是今年也就能结七八个,最好的不过十几个棉桃。就是最后结下来的桃子也有很多捂了,成了低质棉。”滨城区秦皇台乡洛王村种棉大户刘国军介绍说,棉花从7月初到处暑是开花结铃期,但是今年在这个期间连续降了十几场大雨,棉花很难进行开花授粉,就是授了粉也被灌了雨水,最后都掉了,结不下桃子。
“我们老棉农有句俗话:‘伏前桃挂底,伏桃蛮腰,秋桃盖顶,才拉起棉花丰产的架子’。今年入伏之前就开始下雨,伏前桃没结几个;整个伏天连续阴雨,伏桃也没结好;立秋之后,虽然雨水渐少,但是由于棉花植株也没长好,营养跟不上,秋桃也结的不多。往年一亩地能产400多斤棉花,今年很多地块只能产100多斤。”滨城区杨柳雪镇棉农王荣华说。
据王荣华介绍说,从现在到9月中旬正好是棉花的收获期,如果再次遭遇连续降雨,应该收获的棉花就会捂坏在地里,不仅减产数量大幅提高,而且棉花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一般的优质棉4块钱左右,而低质棉只能买到1元左右。
棉农期盼棉价上涨 专家称棉价预期波动不大
在走访中,很多棉农告诉记者,期盼今年棉花价格上涨一些,从而挽回些损失,但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和棉花专家都认为,棉价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滨州瑞源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建忠说:“今年棉花加工企业收购的棉花还是以交储为主。交储的利润本身就已经非常薄了,如果当地棉花价格提到四块六七,我们直接赔本,只能到外地去调棉。”
据了解,为稳定棉花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从2011年9月新棉上市开始,国家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今年4月初,国家出台了2013年度棉花收储政策,收储价格为20400元/吨,与上年相同。
“虽然部分地区出现减产,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现象。近几年,棉纺织行业发展不是很景气,市场需求并没有很大缺口,而且需要采购棉花的企业也大多选择市场上价格低、质量好的进口棉花。进口棉花的市场价大约在每吨15000元,然而本地棉价高于进口棉价可达到每吨4000元左右,所以本地棉在市场上很难拿到订单。相比下来,本地棉只能选择送进国家储备库,那么今年棉价就不会波动太大。”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介绍说。
山东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孙学振介绍说,国家通过临时收储政策来保障农民利益,未来如果收储政策暂停,那么棉花价格可能不升反跌。
种棉成本高风险大 或有更多农户“弃棉从粮”
“现在种棉和种粮在收入上看其实差不多,每亩毛收入1000元左右。但种棉花费时费力,从前期的田间管理,到中耕松土、修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工来做,然而种植小麦和玉米(2322, -12.00, -0.51%)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相比之下,省出来的时间我可以外出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3000块钱,算下来还是种粮比种棉划算。”王荣华说。
刘国军告诉记者,今年他种的20亩棉花将拿出一半,在明年改种成小麦和玉米。他介绍说,种棉花的风险比种粮食风险要大,夏天一季棉花受灾绝产就没有任何收入,然而种粮食还能在冬季稳收小麦一季。另外,种粮食国家补贴相对高一些。洛王村近几年种植棉花的越来越少了。
“这种‘弃棉从粮’的现象在山东省普遍现象。德州在2008年种棉面积达290万亩,但发展到今年已经是110万亩了。种棉不合算,农户自然选择改种粮食。明年种棉面积可能会进一步缩小。”马俊凯呼吁说,政府应该继续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并提高棉花直补,以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