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格集团发布了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核心盈利下滑3.5%至1840万欧元,净利润增10%至880万欧元,毛利率则下降80个基点至57.7%。中国市场销售比去年同期减少2.6%至2.12亿欧元,同店销售下降2.3%。
艾格在财报中指出,将在中国采取措施减少产品库存和供应、以及销售网络的建设,上半年已减少117间中国百货商店的Etam店中店。
中国市场一直是艾格的重要阵地。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连锁店模式,艾格将店铺发展至西欧、中国及印度等市场。而在中欧、俄国以及中东地区,集团则以代理模式迅速攻占市场。
截至2013年6月30日,艾格集团共营运4376间商店,其中932间在欧洲,3238间在中国,另有206间是国际特许经营店。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员马岗表示,艾格属于最早进入中国商场的品牌之一,第二个时期最受欢迎的则是快时尚品牌,时间在2007年左右。现在已进入高端奢侈品牌、轻奢侈品牌受商场欢迎的时期。“艾格在中国市场已经经历过比较长的成长了,品牌已经受到更多可替代品牌影响,以前是几个品牌独大,现在是越来越多品牌的进入。”
“因为本身价位不高,在中国开的门店数量还是非常大,体量还是有。”在九派咨询管理总经理邵立刚的印象中,艾格一直以来的路线就是产品上市不久就打折。即便如此,在品牌知名度上,艾格比之前也有所下降。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多数服装企业通过多品牌、收购等策略正在积极寻找变革,而艾格却在“吃老本”。艾格的品牌活跃度已大不如前。
眼下,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市场,被快时尚挤出市场的品牌并不在少数。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面对快时尚围剿和国内服装品牌的加速整合,包括艾格在内的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黄金期已经过去,正进入品牌衰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