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进入复苏两年以来,曾经受到倚重的亚洲出口引擎仍陷于停顿之中,令人担忧该地区的竞争力以及度过新兴市场下一轮危机的能力。
据路透对各国贸易数据的分析,东亚地区七大出口经济体--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台湾、泰国、香港和新加坡在第三季出口增长仅为0.8%,向美国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3.1%,居增长前列。
上述数据突显出该地区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亚洲出口成长也在2010年达到顶峰,但此后增长急速降温。该地区总出口在经济总产出中占到逾三分之一。
过去十年间常见的两位数增幅在2011年不见了踪迹,而且从此一去不复返。
“整个亚洲的主要情况实际上没有变化,过去两年的出口都没有增长,”荷兰国际集团(ING)驻新加坡金融市场研究主管TimCondon称。
“我觉得原因在于全球支出疲软,就那么简单。”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一旦美国经济继续改善,推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开始逐步撤回五年来的积极货币刺激政策,亚洲将面临进一步的增长放缓,前景也将变得更加不确定。
分析师称,如果出口无法抵消利率上升和全球资本流入减少的影响,亚洲将不得不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其他结构性问题,这一任务十分艰巨。
亚洲出口无法赶上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这引发了分析师的辩论--因为薪资和其他成本上涨,亚洲的竞争力是否正在减弱?但是根据美国统计局(U.S. CensusBureau)和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自2002年以来亚洲在美国进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在增长,同时,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出口也稳步上升。
“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亚洲新兴市场的出口竞争力下滑,”花旗驻香港亚洲经济和市场分析主管JohannaChua称。她认为,美国进口复苏缓慢,反映了美国复苏并不平衡,只是由房地产和页岩气带动,而非消费者支出或企业投资。
“我们还没有进入全面复苏,”Chua表示。
亚洲出口图表
**日本空洞化**
然而日本则是处于不同的情景。
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美国的市占率持续下滑。日本第三季出口下滑近11%至1,804亿美元,引领亚洲出口走低。
以本币计算,日本第三季出口增加近13%,此乃因过去12个月日圆大幅贬值;不过出货量则是几近持平。
十年前日本丧失对美国和欧洲头号出口国的地位,现下看来其在中国的优势逐渐被邻国以及竞争对手韩国所赶上。
亚洲第三季对中国的出口成长1%,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成长9%,抵销日本对中国出口下滑11%。实际上,在过去五年内,韩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对中国的亚洲第一大出口国。
这反映出的现象或许并不在于日本产品受欢迎程度或竞争力下滑,而是反映出日本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亚洲其他国家及美国,也就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现象。
这样的现象解释了,尽管从日本的出货量正在下滑,但日圆贬值,可以提振日圆计价的出口及以日圆计价的日本出口企业获利。日本出口商在海外销售及海外制造产品增多,从而获利增加。
“日本汽车及一般机械仍颇具竞争力,事实上,今年日本车在美国的销售较去年成长。但出口增幅就没有那么大,”瑞穗总合研究所资深经济分析师山本康雄表示。
“原因在于日本业者持续转向在当地生产。日圆贬值至当前的水准不足以协助扭转产业空洞化的趋势,提振出口的效应也不太可能像以往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