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氨纶(002064)是我国氨纶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产能5.7万吨。日前,公司趁着氨纶行业景气度上行,公司拟以不低于9.18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1亿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年产6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然而,记者发现,氨纶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技术壁垒与门槛并不高,景气周期往往难以维持三年,这意味着当公司的新产能释放时,整个氨纶行业可能重新回到了不景气周期。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公司的做法有贪功冒进的嫌疑,相当于两年后再造了一个华峰氨纶,到时量升价跌,投资者的钱有可能因此而付诸东流。
氨纶行业景气周期往往不超过3年
氨纶是现代纺织服装工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其需求带有传统化纤行业的强周期属性,需求增速受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氨纶行业的技术壁垒不高、投资门槛低,使得产能扩张很容易,也成了影响行业景气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氨纶产能集中在中国,其中又以江浙地带居多,但是,我国氨纶行业的集中度依然偏低,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从过往十年来看,2006年、2007年、2010年是景气周期,其它年份皆有不同程度的不景气。以刚过去的2011年、2012为例,在产能快速扩张与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打击下,氨纶行业的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行业开工率持续维持低位。今年以来,下游纺织服装行业的回暖推高了需求,氨纶行业普遍扭亏为盈。但是,按照历史规律,至2015年,氨纶行业可能又会重回不景气周期,这恰恰又是公司定增产能投放的时间点。
那么,公司具有独善其身、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吗?从公司公布的净利润增长率数据来看,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这个能力(参见表1)。
从表中数据来看,公司的业绩上下波动十分厉害,也与整个氨纶行业的景气周期相吻合。这表明公司并没有有别于行业内其它公司的竞争力。那等20亿元的募投项目投产时,公司如何面对产能过剩、景气周期下行的挑战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公司董秘陈章良,截止发稿为止,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产品结构极为单一
正因为氨纶行业的周期性影响,氨纶行业的部分大企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着手转型,试图让业务结构多元化。
在这方面,与华峰氨纶并称双雄的泰和新材(002254,股吧)(原来的烟台氨纶)布局最早,也是运作最成功的企业。资料显示,泰和新材早在2004年就开始生产间位芳纶,当时其还是国内氨纶行业老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间位芳纶供应商。2011年,泰和新材又尝试对位芳纶的产业化。2013年中报显示,氨纶的营业收入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2.19%。此外,新乡化纤(000949,股吧)则发展了粘胶长丝与短纤,甚至使氨纶业务变成了公司的第三大业务。
公司虽然也于2011年开始介入环己酮业务,但截止到目前尚未投产。2011年6月28日,公司与辽宁省辽阳市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书,规划在辽宁省辽阳市设立辽宁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用5年时间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建设环己酮-苯深加工产业链上的相关项目。不过,此后该项目总投资又缩减成23.61亿元。尽管原计划今年9月份投产,但截止2013年6月30日,该工程仅完成20%的进度。从2013年中报来看,氨纶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仍高达99.7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过于依赖单一产品,使得公司在氨纶景时业绩比其它公司好,但一旦不景气时又会遭到远大于行业内其它公司的损失。
财技惊人 吝于分红
公司三季报显示,其账面净利润只有1.6亿元,货币资金也只有1.05亿元。但公司却有雄心壮志推10亿元的融资方案,投20亿元的大项目,根据非公开发行方案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9.18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1亿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比例高达13.55%。
而公司高超的财技最明显的表现在前脚高位减持套现,后脚低价参与定向增发,一个高抛低吸赚得盆满钵满。记者发现,今年7月至8月份,趁着公司股价上扬,公司董事长家族尤小华、尤金焕、尤小燕、尤小玲疯狂套现,犹以尤小华表现得最为积极,在三季度减持了4698万股,套现4.41亿元,而尤小玲、尤金焕等人的平均减持均价远超过10元/股。有一位2011年高位买入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尤小平家族每每当股价上扬时就套现,公司几乎沦为了提款机。而根据公司发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控股股东华峰集团认购股份数量不低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1000万股。换言之,公司董事长家族在高位实现了抛售套现,又通过定向增发在低位买入了股票。
对比极为鲜明的是,公司在分红派息方面却十分吝啬,统计数据显示,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向股东派现6次,共计2.54亿元,仅与IPO时募资金额大致相当,与公司发行的6亿元债券、10亿元定向募资额相比,有如小巫见大巫。
从二级市场来看,公司股票9月3日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当天重挫4.61%,截止本周四,已累计下跌了26.49%,显然是投资者用脚投了票。恒泰证券投资顾问黄翊对记者表示,目前氨纶行业基本面好转,各公司的三季报数据也很抢眼,但公司的股价却跌幅很大,定向增发融资可能是最大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