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近期承诺让市场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他们是来真的,那么首先要处理掉该国囤积的大量棉花。坐拥1080万公吨的棉花,接近全世界年产量的一半,中国政府28日开始抛售。而这也恰恰是市场在中国难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之一。
理论上,中国的棉花市场几乎可以自给自足。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成产约700百万公吨的棉花,消费掉780万。而实际上,该国一半以上的棉花都产自新疆地区,以昂贵地成本运输到东部地区。质量也参差不齐。即便要承受着高进口税,纺织制造商们还是更愿意从印度进口。
结果,政府陷入了一种怪圈。以全球棉花交易两倍的价格从农民那里收购约相当于进口额三分之一的棉花。棉花种植者也被陷入了一种僵尸状态:没有补贴的话,行业将受严重打击。
政府开始尝试着抛售。以拍卖价格计算,这些棉花价值约320亿美元,而以全球平均价格算的话只值180亿美元,这还是在假设全部能卖掉的情况下,卖不卖得掉还值得怀疑。第一批拍卖的棉花只成交了一半。而不面临同样进口限制的纱线进口量则已飙升。
更大的意义不在棉花而在市场。在一个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里,很小的干预就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想想中国通过压抑货币而堆积的3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是抛弃这些愚蠢的政策也会带来阵痛,不管是抛售棉花还是外汇储备都会对国内和国外造成麻烦。
而且,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仍有较远的距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面临劳动力数量缩水和严重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保留这样一个水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军”讲不通,但让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失业后果则更糟。不管领导人对市场表态如何,“社会主义”和“稳定”依然根深蒂固。对于近期改革怀有热情的投资者应该谨记。
赋理(John Foley)是Breakingviews大中华区记者,派驻香港。他写过的论题涉及企业并购、资本市场、消费品、矿业和奢侈品等领域。在2004年加入Breakingviews之前,约翰曾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广告机构的撰稿人。约翰曾在牛津的艾克赛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