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宗商品市场而言,2013年可谓是失意的一年。全球复苏根基未稳,实体经济需求疲弱,商品价格难拾前几年的如虹涨势;而随着中国期货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投资者也真切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冷暖变幻。
回眸过去一年的中国期市,我们从近40种商品中挑出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悲情”品种作一番盘点。看看其今年悲剧性表现的成因何在?明年会不会否极泰来?其中也可隐约找到些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
**黄金尽失“土豪”相,东山再起遥无期**
说起2013年的金价表现,不少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一是今年4月金价走出的那两根惊心动魄的大阴线;二是“中国大妈”挺身而出,豪掷巨资购金。
不过很多投资者只猜对了故事的开头,却没猜中结尾。随着国际金价在年底跌破每盎司1,200美元,上海期金创出近四年低位,国际金价12年连涨的势头戛然而止,今年黄金和白银的年跌幅料双双达到30%左右;而另一方面,以大妈为代表的实物金买盘看似生猛,却远未如一些人预期的那样有力地扭转金价颓势。
世界黄金协会(WGC)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金饰需求较上年同期增长20%,但与此同时,投资需求却大幅下滑了50%。
“这意味着金价没有受实物需求的拉动而上涨,反而是受投资需求的减少而下跌,”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先卫表示,“中国大妈比较悲剧的一点,就是定价权不在她们这儿。”
在赵先卫看来,目前主导金价走势的不是实物消费,而是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而后者恰恰是2008年后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始于去年底的金价跌势,很大程度上与这部分资金的撤离有关。”
截至本周二,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Trust的持金量为805.72吨,较去年年底时的1,350.82吨下滑逾40%。值得注意的是,该ETF目前的持金量较2008年中期仍高出近30%,意味着继续减仓空间依然很大。
根据上述逻辑不难看出,在全球通胀预期不出现大幅蹿升的背景下,金价要想在2014年东山再起、重获金融市场青睐的难度极大。此外,部分市场人士还担心,随着金价弱势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不排除部分金矿商加大在金融市场上的对冲力度,通过做空金价,对其未来产量进行套期保值,从而对市场带来额外打击。
2013年“伤不起”的黄金多头们,在新一年里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好过。
**“钢铁侠”全无英雄气,产能困境愁煞人**
卖一吨钢赚的钱能买到什么?2013年,这个等式的另一边先后出现过一块猪肉、一斤鸡蛋、直至一根冰棍。
今年二季度,就在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全球热映的同时,领军国内期市钢焦板块的“钢铁侠”--螺纹钢期货却毫无侠气可言,价格节节败退,并在6月创出近10个月新低,下半年象征性地来了波小反弹后,12月又跌回到年内低位附近。
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粗钢产量屡创新高。据中钢协统计,5、6月间的粗钢日产量甚至接近220万吨的惊人高位。
“积累多年的巨大钢铁产能,就像‘张开大口的狮子’,可以吞噬钢铁行业仅有的效益。”中钢协秘书长张长富近日在一个论坛上称。他并预计,从目前市场表现看,国内钢材价格要回升还是非常困难。
就在钢价大跌、钢厂叫苦不迭的同时,今冬弥漫全国多地的雾霾天气警示了人们:钢铁产能无序扩张带来的环保问题,影响已不局限于这个产业本身。一场以环保手段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据路透此前报道,河北等地部分钢厂已被通知限电减产。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中国政府加强治理空气污染,国内钢企明年可能面临更多关停处置。
光大期货在2014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目前的“环保战役”所瞄准的,不仅仅是国内钢铁行业6,000万吨的过剩产能,而是对钢材价格进行重新定价,即增加了“环保成本”后的钢材定价,仅从环保这一项上来看,将使得吨钢成本增加180元以上,钢价的底部被抬高。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说易行难。只有等环保和调结构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钢价连同那些幸存下来的钢铁企业才能逐渐恢复元气,回归正常表现。
**甲醇大玩“过山车”,投机资金掀波澜**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甲醇,这个连名称也常被人搞混的小化工品种,却在年底的国内期市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不过随着一波疯牛行情的快速破灭,同样抛下了一大批来不及离场的失意多头。
受国外装置的轮番检修等影响,近月甲醇期货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暴涨逾三成,从每吨2,800多元一路飙到3,700多,一时间令期市金银失色,铜铝折腰,“煤化工”、“烯烃”等化工词汇开始被期货圈热议,成为市场冬日一景。
不过随后乐极生悲式的行情亦让人始料未及。由于价格拉涨过快导致下游需求锐减,加之低成本的煤制甲醇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令供求关系发生骤变。在短短10个交易日内甲醇期价暴跌16%。短时间内如此剧烈的波动,不仅让投资者大跌眼镜,也让许多贸易商慨叹跟不上节奏。
“国内甲醇需求确实处在稳步增长的阶段,只要供应端出现一些问题的话,这样的行情就会一触即发,不过最近这波疯狂中确实有不少投机资金在现货和期货两端炒作,” 上海中期的分析师邓世恒表示。
记得有学者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市场就像一杯啤酒,如果没有一点泡沫,说明它不新鲜;可如果泡沫太多,啤酒就少了。期货圈关于甲醇这类“黑马”的讨论还会继续,但需要指出的是,让期货价格尽量跟随供需的脉搏有序涨跌,而不过度受制于投机资金,无论对企业还是经济而言,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