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坐享红利、吸金无数时,有不少国内企业试图打造本土的高端时尚品牌。但相关零售专家指出,鉴于目前的现实,“拿来主义”不失为一条便捷的“快车道”。
没有长期的文化与历史的沉淀积累,做不出真正的品牌。“拿来主义”不是精华糟粕不分,全盘照单吸收,在拿来过程中,必须学习吸收营养。正如近代中国全方位引入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及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合资合作,逐渐追赶发达国家或地区一样。
目前,已经有中国企业到欧洲收购奢侈品牌,但顶多是参股,而非控股,商业核心机密并不掌握。这种拿来,学不到精髓。“需求决定供应”,目前国内消费人群还是崇拜西方文化。2013年以来,虽然欧美奢侈品在华销售下降,但他们坚信中国市场仍在,也是这个原因。如果无视这个现实,“霸王硬上弓”,强力打造本土奢侈品牌,必然是国内乏人问津,而西方人又不稀罕。
在西方,奢侈品消费人群非常理性,不会付出太多溢价购买。奢侈品店铺的装饰也非十分豪华。而现今,“讲究面子”的中国人大多仍以炫耀式消费为主,对欧美奢侈品趋之若鹜。当然,中国将来也会进步到理性成熟消费阶段,个性化品牌、设计师品牌将受到市场欢迎。
或许,许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奢侈品在中国的真相: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第一大消费市场。但购买主力、最大的消费人群是中产阶级(中等收入白领阶层),而且渠道多是境内外的奥特莱斯,真正在正价店(欧美旗舰店)购买商品的是国内极少数超高收入阶层。
可以换句话说:欧美奢侈品到了中国,实际上消费层级往下移动到了奥特莱斯(即高端时尚消费品的折扣店),中国人都喜欢冲着“名牌”去,而非财力充足到以及理性到购买名气不一定响亮的定制商品或者设计师商品。商家,只能去迎合、引导消费者。而如果中国企业自己掌控欧美品牌,或许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