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1月发布了今年的全球经济预测,可简单归纳为四个字:回归常态。
他们预测,自2008年金融危机探底以来,全球增长今年将首次由美国、欧洲和其他高收入国家推动。
传统范式的“全球化”将是核心驱动力:高收入国家的消费者对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所产商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提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推动亟需的增长。
如果不是新兴市场在1月份出现动荡,本周发布的强劲的中国贸易数据,本将巩固这一预测。
不过,对于周三中国公布的1月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漂亮数据,分析师大多持怀疑态度,称今年农历新年落在1月底,导致了数据扭曲。
但分析师的怀疑还有其他理由。除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担心,在不温不火的两年后,全球贸易在2014年又将迎来艰难的一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全球贸易量今年将增长4.5%,但已经有迹象表明,当4月初下一批数据公布时,这一预期数字将被下调。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资深全球经济学家安德鲁•肯宁厄姆(Andrew Kenningham)表示:“这个数字看起来仍然太乐观。”凯投宏观对今年的全球贸易增速给出了一个较低的预测值——3%。
更糟糕的是,2013年的贸易状况也令人失望。世贸组织尚未发布2013年的最终数据,但去年9月份接任总干事的巴西人罗伯托•阿泽维多(Roberto Azevêdo)在采访中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他估计2013年全球贸易增速略低于世贸组织2.5%的官方预测。
即便是去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的中国,可能也已开始担心。彭博(Bloomberg)昨日报道称,中国政府已将今年的出口增长目标定为7.5%,低于去年7.9%的出口增速。
虽然中国和新兴市场在今年备受关注,但世贸组织经济学家科尔曼•尼(Coleman nee)表示:“2014年最终的实际决定性因素,是发达经济体的表现。”迄今为止,近期发布的贸易数据也释放出非常矛盾的信号。
出口贸易总体上呈现相对乐观的景象。美国2013年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为创纪录的2.272万亿美元,比2012年高出2.7%,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页岩气繁荣。在日本,安倍晋三(Shinzo Abe)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促使日元大幅贬值,出口去年增长9%。英国去年出口增长1.3%,德国去年出口虽然下滑0.2%,但在最后3个月连续出现环比增长。
然而,进口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德国2013年进口下降1.2%,12月进口环比下滑0.6%。美国2013年商品和服务进口额比2012年减少了14亿美元。此外,虽然日本进口近年来大幅增长,但其原因主要是福岛(Fukushima)核泄漏事件后能源需求增加,而非消费者需求增加。与此同时,连续三年的贸易赤字也削弱了日本出口大国的地位。
但乐观派仍然找得到理由。科尔曼•尼表示,去年年底德国出口情况好转,以及近期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现强劲,为世贸组织维持今年情况将好于2013年的预测提供了部分理由。他说:“从我们的统计角度来看,欧盟占据世界贸易的最大份额,(而)在欧盟,看上去至少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
虽然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贸易数据持怀疑态度,但也有人确实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迹象。瑞银(UBS)经济学家在分析本周中国数据时表示,从相邻的韩国和台湾的情况来看,也有理由乐观。这两个同属出口依赖型的经济体1月出口同比均有下降,而它们去年12月的出口增速均高于中国。
“事实上,如果将12月和1月的贸易数据放在一起看,可发现中国的贸易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韩国和台湾的表现是一致的,”瑞银分析师写道。部分出于这种原因,他们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将增长10%。这一结果与周三出乎市场预料的贸易数字相吻合,对全球贸易也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