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中港及亚太区生意愈做愈差,上半财年营业额录得逾半成跌幅,要靠大规模关店削减成本,才得以转亏为盈。图为在港岛区的唯一分店,北角散货场。(图片来源:香港明报,余俊亮摄)
2月22日消息,据香港明报报道,Zara前高层入主思捷(0330)搞改革,令市场憧憬复苏,股价过去曾获一轮追捧。惟思捷昨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首季生意改善无以为继,因中港及亚太区生意愈做愈差,上半财年营业额“埋单”跌6%。集团要靠大规模关店削减成本,才得以转亏为盈,纯利录得9500万元进帐。管理层更预告,未来半年生意仍难大进,全年销售将继续倒退。
公司恢复派息0.03元,而去年同期并无派息。该股昨日最高升近3%,业绩公布后急挫,但全日仍升至0.7%,收报14.68元。
思捷去年9月止首季的营业额跌幅较以往季度大幅收窄,只跌0.8%,业务似乎再现曙光。但次季后劲不继,再录得一成跌幅,拖累上半年整体营业额按年跌逾半成,至128亿元。不过集团期内在零售及批发层面分别大减97间及1305间零售点,以及削减其他营运成本,令营运开支大减逾10亿元,才勉强“托起”纯利。
中港销售跌两成 欧洲微升
集团现时仅余欧洲及亚太两大主要市场,对收入贡献近八成的欧洲地区,收入微升0.1%,表现仅持平,但集团在欧洲的最大市场德国,仍录得3%增幅;至于亚太区则大跌21%,集团视之为核心市场的中国地区,生意暴跌22%,香港亦大跌近两成,中港及亚洲客户均“蝉过别枝”。本报访问部分市民及自由行旅客,不少受访者均认为,思捷的服装及品牌均已失去吸引力(见另稿)。
CFO:因零售面积减
不过,思捷财务总裁邓永镛解释,各地区营业额的跌幅,与零售面积减少相关。期内亚洲区的零售净销售面积减少11.6%,批发可控制面积则减少22.7%,当中中国地区的减幅尤其为多。行政总裁马浩思指出,集团在中国地区将录得亏损的店铺关闭后,未来可把精力集中于发展盈利能力较佳的店铺。另外,集团已聘请佐丹奴前中国区执行主席马灼安(Bernard Mah)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CEO:难再省成本 下半年更难盈利
马浩思表示,集团仍会继续寻求可节省成本的空间,以提高生产力及营运效益。但未来节省成本的空间会较少,生意额走势将推动整体表现。不过由于下半财年(1月至6日)为春、夏季,消费者花费通常较少,产品的售价亦较秋冬便宜,下半年要取得盈利将更为困难。加上持续进行关店计划,预料全年生意额仍会录得轻微跌幅。
几近弃守港岛区 关店大计未止步
思捷的“Esprit”标志,曾经是潮流的象征,为中港明星追捧。然而这个昔日潮牌,现时在港人心中,却沦为仅较“杂牌货”为佳。思捷在香港几乎全面弃守,偌大的香港岛,有逾百万人口,却只在北角设一间分店,还是特价散货场。
港岛店只余北角特价场
根据思捷网站,目前全港仅有14个分店,包括3间outlet散货场。其中港岛区遭到全面弃守,铜锣湾及中环的数个旺铺全部关闭,仅余北角新都城百货的一层outlet。分店买少见少,未来还有机会再减,思捷财务总裁邓永镛表示,由去年12月底起计,集团将会按去年公布的关店计划,还将陆续关闭全球现有59间店铺。
对于思捷的衰落,市民龙先生感慨十几年前Esprit是全香港人喜爱的潮牌,身上有个Esprit Logo就显得“好型”,但现在有很多与其同等价位的品牌可以选择,它就再不显得特别,甚至因款式跟不上潮流变化,而被看作“大路货”。但他表示,若其有减价清仓,顺路经过时都会去望下,“有时可以两百元以内买到一个皮质很好的袋,比杂牌货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