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于上升通道的人民币,近期走出了一条大阴线。2月2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涨超过0.2个百分点,即期汇率最高上至6.12,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创4个多月来新高,即期人民币汇率今年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接近1%。
人民币连续贬值,美元越来越值钱,这无疑对用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来说是极大利好,而对于长期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的加工企业来说,是增加生产成本的不利消息。相反,在此前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长期处于弱势,人民币汇率持续坚挺期间,对于外贸出口企业也造成了不小打击。
一家专营家具生产出口的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一般企业都会与国外经销商签订一年期的固定价格。在2013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6.2跌至6.07时,自己的企业向美国出口的800万美元产品,因汇率因素就损失掉近100万人民币。这也让该企业预计可增长30%的年利润率,下滑至15%。人民币汇率成为压在出口企业身上的大山,让不少单一经营出口贸易的中小型企业难以为继。
面对汇率涨跌,难道外贸企业就该如靠天吃饭般听之任之?其实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学习运用金融工具引入汇率风控体系,不失为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目前银行提供的主要汇控金融工具有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人民币NDF、套期保值、期权、结构性存款等。这些金融工具虽执行方式不同,但几乎均可通过改变资金流动方式,达到锁定成本,规避汇率波动的效果。
如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出口企业限定某一时间段为一周期,每周期做一定金额的远期结汇业务,长此以往通过银行业务到期交割日的结汇价,将高于当时结汇价,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美元贬值对出口造成的风险。
此外,企业也可通过“谈判”,提高出口报价和压低采购价格向客户或供货商转嫁汇兑损失风险、开发及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等等降低汇率变动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衰退,国内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中谁先树立规避汇率风险的理念,并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谁将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