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外贸年度首展的第2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1日开张,到会客商的恢复性增长带来“开门红”。记者了解到,在缓慢复苏的期待背后,参展商们有些“五味杂陈”:对在华交会上的收获有信心也有忐忑,对全年贸易表现有担忧也有希望。
华交会春雨中冷暖交加
本届“华交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以及南京和宁波九省市联合主办,共有340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11.5万平方米。
据华交会组织者统计,截至开幕前一天,本届展会预登记的境外专业买家已达436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2%,来自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这也预示着今年外贸形势有望好转。
实际上,国际市场需求正伴随着世界经济一起缓慢复苏。据主要为华东地区外贸服务的上海海关统计,今年一月份,上海海关关区实现进出口8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月度新高。其中,出口501.2亿美元,进口30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增长21.7%。
与2013年华交会情况类似,展厅内来自欧美的客商仍然屈指可数,而且往往“单枪匹马”。他们对于中意的商品也比较谨慎:仅仅记录货号、比较报价,并没有轻易“出手”。
相比之下,来自日本的买家规模较大。除了不少“三五结伴”的小团体,记者还遇到了几个人数较多的日本“买家团”,每个团体人数为8-10人左右。
据统计,预登记的境外专业买家中超过四成来自日本,香港买家占12%,美国占5.8%,韩国占4.6%,台湾占4.3%,英国和德国分别占2%。
华交会预期:有信心、有忐忑、有试探
对于在本次“华交会”的成果如何,参展企业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杭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邓健介绍,今年杭州市参展企业的展位比去年多了70多个。“国际经济形势渐渐好转,中国经济在复苏,让我们已经感受到市场机会的释放。扩大展位正是开拓市场的需要。”
而安徽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工作人员陈征介绍,今年安徽企业的展位比去年有所减少。
“尤其是服装企业,受到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较大冲击。而汇率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原因,也使得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陈征说,“显然,倒逼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产品和产业升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一家主营陶瓷制品的福建企业负责人坦言,尽管老客户大多都在,企业订单并不会明显下降,但他很忐忑在“华交会”的成交会不会让他真正获利。“为了维护市场,今年连新产品的价格较去年都没有明显提价。但近期汇率波动较大,这给我定价带来非常大的考验。”
在日用消费品展区,一家主营桌上绿色植物工艺品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其实前几年我们也在‘华交会’设立展位,但前年和去年成交情况都不好,所以今年公司领导决定不再设立展位,只是来看看。”
不过,她还是带来了公司宣传单发放给展区的客商。一是想来试探今年市场是否有所恢复,能不能“撞”到买家;二是来看看市场变化,把握产品趋势。
全年贸易表现:有担忧也有希望
虽然“华交会”到会客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参展企业对今年外贸前景仍非常谨慎,表示尚难判断全年走势。这其中又有几多担忧,几多希望。
记者了解到,参展企业目前最担忧的就是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未从人民币升值的担忧中缓过神来,不少企业又要为人民币贬值的现状伤神。2月28日,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持续下跌的同时,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日内贬值幅度将近0.9%,一度逼近交易下限。
“人民币升值可能让企业在亏本和提价中必须做出选择,提价又可能逼走老客户。但是,人民币暴跌又会造成客户的反复,甚至要求重新签订单。”上海畅灵进出口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工作人员吴文俊认为,不管涨还是跌,汇率剧烈波动让企业很受伤。
另外,不少企业都反映目前人工成本上涨,给企业运营带来考验。义乌市丝黛假发有限公司业务员文晓霞介绍,最近公司在义乌的人工,月工资上涨到了3000元-3500元,但公司生产还是面临大约20%的用工缺口。
不过,不少企业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邓健说,本届华交会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的第一届华交会,给不少企业带来期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推动上海的服务业更加国际化、专业化,吸引更多的境外专业买家瞩目上海的会展和平台。所以杭州企业也希望抓住这个平台,对接更多的国际买家。”
外贸和内贸的互补和互动,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是发展的好机会。“目前,欧美、日本订单占公司产量的90%以上,这主要还是由于需求决定的。”江西丝黛实业有限公司日本地区业务员黄静介绍,“境外居民对假发的使用非常频繁,一场足球赛、一次聚会就会消耗各式各样的假发。但中国居民对假发的使用并不普遍,如果培育起年轻人戴假发的习惯,国内市场将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