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愿不愿意花钱,愿意花钱购买哪些商品……消费信心强不强,对做生意、办企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我省首次出炉的一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浙江省消费者信心指数(ICC)为106.45。报告数据主要针对2013年下半年,涉及全省11个地市。
分地区看,台州消费者信心指数全省最高,达到113.21;而杭州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是103.58,排在全省倒数第三,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居温州、舟山之前。
本月,新一轮“浙江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有望启动。
台州人消费信心指数全省最高
去年底,统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下半年度浙江省消费者信心指数(ICC)为106.45。省统计局调查人员认为,数据表明总体仍保持在“乐观”区间平稳运行。
这个观点也在下列调查数据中得到佐证: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评价的消费者满意指数为103.35,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预期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08.51,预期指数高于满意指数5.16点。
上述数据,“表明浙江省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期良好”,省统计局相关调查人员认为。
分地区看,台州消费者信心指数全省最高,达到113.21;而杭州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是103.58,排在全省倒数第三,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居温州、舟山之前。
省统计局的相关调查人员分析,杭州、温州等区域由于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因此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调查结果还显示,2013年下半年度,浙江省消费意愿指数为95.13,运行于“悲观”区间。
从这份2013年底完成的调查看,“受到收入增长预期下降和通胀预期上升影响,认为当前购买物品的时机‘非常好’或者‘比较好’的消费者仅占47.3%,不足5成。”省统计局调查人员认为,消费意愿指数疲软成为下拉浙江省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主要因素。
分地区看,温州、舟山、杭州为全省消费意愿指数最低的三个地区,分别为87.54、91.12、92.57。
调查人员分析,收入增长缓慢和通胀影响带来的消费动力不足对城市消费者影响更大。
近八成人半年内将增加或保持储蓄额
调查显示,78.20%的消费者表示未来6个月将增持或保持家庭储蓄额。其中,27.48%的消费者表示将增持,50.72%的消费者表示将持平,仅有21.80%的消费者表示将减少家庭储蓄额。数据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将储蓄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手段,消费理念仍趋保守。
吃、穿、住、行等仍是消费的主要方向。调查显示,当满足基本生活开销后,64.34%的消费者选择将剩余的钱用于“平常花销”,39.12%的消费者用于“大宗消费”,34.54%的消费者用于“偿还贷款、信用卡、借款”,34.46%的消费者用于“培训教育”。
从具体消费结构来看,在“平常花销”方面——
“购买新衣物”和“外出就餐”的支出比例最高,分别占90.32%和69.66%;此外,“购买书刊”、“护肤美容”、“娱乐活动”、“旅游度假”等项目的支出人群比例也均超过五成,成为“平常花销”的主力消费内容。
在“大宗消费”方面——
购买个人数码产品(手机、相机、电脑等)的选择比例最高,为75.56%;其次是“车辆保养及使用”和“住房改善、装修”,选择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2.63%和46.00%。数据表明,电子产品和车辆消费已超过住房改善和装修,成为大宗消费的主要选择内容。大宗消费观念已从满足生活需求向提升生活品质转变。
另有11.33%和8.92%的消费者选择“没有余款”或者“其他”。
调查人员提醒,逾一成的消费者表示没有余款支出,这表明仍有消费者处于只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环境。
选择投资房产的人比例不高
调查显示,当满足基本生活开销后,34.13%的消费者把钱用于“投资理财”。
不过,其中储蓄依然是消费者的主要理财方式,选择比例高达80.00%;
其次,是“保险”和“投资股票、基金”,选择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7.65%和39.18%;
而选择投资“房产”的消费者仅占28.12%。
省统计局调查人员分析,综合来看,受到当前股市疲软和房产调控政策影响,储蓄成为消费者投资理财最安全,也是最普遍的方式。这表明,浙江省消费者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支出也较为谨慎。
据了解,今年3月中下旬,省统计局将计划着手调查新一轮的“浙江消费者信心指数”。新的调查,将覆盖全省11个地市区,并采取电话调查。
-名词解释
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CCI):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