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所言,“十二五”发展中期恰逢新一轮改革。改革将为纺织工业带来新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任务,这给化纤工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分析来看,惠民生、扩内需将赋予纤维消费更多内涵: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纤维制品使用数量不断增长。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差别化纤维将得到快速发展。个性化消费的时尚潮流,也将使化纤在服装、家纺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纤维新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将进一步扩大纺织产品在交通、新能源、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由此,“十二五”后半程,化纤工业将重点针对生活方式与消费市场的改变,创新技术与产品,创建品牌与平台,在巩固硬实力的同时提升软实力。
具体来看,技术创新将继续支撑化纤工业进步。行业将继续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支持化纤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工程公司等组成产业创新联盟,建设行业公用研发平台。
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将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化纤强国的实现需要此类纤维齐头并进,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目前,包括碳纤维、聚苯硫醚、芳纶和聚酰亚胺等品种在内的高性能纤维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研发均取得阶段性进展,但须进一步加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下游市场的开拓。同时,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原料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来纺织化纤原料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该产业在创新能力建设、应用示范项目及创新发展平台建设等专项实施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品牌软实力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面。2012年发起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三届,这是化纤行业从原料向下游推进纤维品牌的有益探索。活动在未来的持续举办将有力促进纤维品牌与终端品牌的融合,产生叠加效应,共同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品牌价值。
标准体系的完善将对化纤工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按照方案总体部署,“十二五”后半程,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检测机构、产业企业和消费者等方面将相互协调,建立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化学纤维标准体系,提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化学纤维标准综合体。同时,各方面还将主导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化学纤维领域的话语权。
同时,发力“十二五”后半程,也需要政策松绑和服务。《〈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出,建议全面取消化纤领域的行政审批,例如聚酯项目的核准制,更多地采取行业市场准入、环评等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倾斜,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功能。
另外,“十二五”后半程还需要继续打破原料瓶颈,支持对二甲苯(PX)大型建设项目,支持非石油路线的乙二醇建设项目,鼓励海外投资原料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乙二醇、人造纤维木桨等项目,尽快缓解国内重点原料短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