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相关部门介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基本情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指出,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有六个方面:
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规划》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
强调四化同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镇化是一个载体和平台。
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提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如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城市群等城市群。要通过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连接,加强产业和公共资源布局的引导,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经济、人口的能力。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强调生态文明,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指出,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一是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力度,解决技工短板的问题。二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需求持续增长的问题。三是要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四是还要发挥全国就业信息网的作用,解决农民工跨地区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的问题。
《规划》出台后,纺织业内人士对此非常关注。业内资深评论员认为,《规划》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未来产业的生产优势必将在新兴城镇得以体现。他表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彻底革除行业以往的用工弊病。一段时间以来,产业的劳动力基础是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缺乏适当的途径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中,一直处于临时工的状态,流失率高,纺织企业用工普遍面临招聘一批、培训一批、流失一批、再招聘一批的怪圈,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必须的劳动力素质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水平。而用城镇化的手段将临时工固定化、市民化,使他们在当地安居乐业,共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企业才能打造出一批稳定、娴熟、技术过硬的劳动力队伍,才能奠定产业升级的高素质劳动力基础。
南山集团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峰说,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对企业至关重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员工的稳定性非常好,很多工人在企业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对产品、操作技术等都有极深刻的理解,所以产品的稳定性、合格率等指标都非常高。而国内一些纺织企业则深受员工高流失率的困扰,很多外地员工在企业工作几年,到了适婚年龄就回家结婚生子,大部分人就不再回来,企业要不停招聘、培训新员工。《规划》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稳定员工队伍将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华珊认为,城镇化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和行业直接相关,《规划》的出台对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