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份通货膨胀率略低于预期,表明在经济失去动能之际,国内需求依然疲软。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2.4%,预期升幅为2.5%,2月份升幅为2%。自2012年3月份以来,CPI升幅一直没有突破政府称可容忍的3.5%水平。
物价涨幅受限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一些专家称,在经济增长似乎正在失去动能之际,这种情况也反映出需求疲软。经济学家预计,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同比增幅在7.3%左右,低于2013年最后三个月7.7%的增幅水平。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北京的经济学家陈兴动称,今天公布的通货膨胀数据是经济疲软的一个反映。他认为,这样的通胀情况不能算作一个成就,而是一个问题。
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在通缩区域维持了两年多。3月份PPI同比下降2.3%,这是PPI连续第25个月出现下降,2月份PPI下降2%。
PPI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全球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影响,但数据也反映出内需疲软以及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3月份中国的进出口均意外下降,凸显了国内外市场疲软的现状。
瑞士银行(UBS AG)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汪涛称,PPI降幅大于预期反映出内需疲软,但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是PPI下降的原因,这对企业而言或许算不上一个坏消息。
对于钢铁和水泥等高能耗及大宗商品需求大的行业而言,原材料价格降低是好事。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下滑受益的主要是消费者,企业的利润空间则被挤压,同时偿还债务的难度加大。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由2011年的2%降至仅0.1%的水平。
制成品价格下滑令消费者价格上涨保持温和,消费者价格的上涨主要源自食品价格走高。周五的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4.1%,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上涨了1.5%。
通胀率温和为政府实现规划已久的一个政策目标创造了条件,这一政策目标就是要放开从水务、能源、运输到医疗保健各个领域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一直被政府人为压低。
浦瑞兴金融集团(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驻美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Bill Adams)表示,中国政府曾经承诺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更具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检验中国政府这一承诺的试金石。他表示,市场力量将推高稀缺资源的价格。
较低的通胀率也为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以便支持脆弱的经济创造了条件。但是许多经济学家猜测,由于担心本已较高的信贷增长局面进一步恶化,中国政府将会按兵不动。
瑞银的汪涛表示,中国不大可能仅仅因为通胀压力较低就调整目前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