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第115届广交会今天(15日)正式开幕。广交会创建于1957年,每年春秋举办两届,是目前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贸易洽谈会,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双降”,即将开幕的广交会是否感受到了这股寒意了呢?
现在一季度的外贸数据颇有些“春寒料峭”的味道,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眼下虽然受汇率、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给出口带来了一些困难;尤其是近期马航客机失联、欧美对俄制裁等突发事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不过经过几轮的招商和路演以后,官方对本届广交会的整体预期还较为乐观。预计采购商人数将接近20万,成交量将接近于上届广交会的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虽然主办方信心满满,但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发现,备展的厂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却不太乐观,很多小企业料到今年的生意很难做,于是到会时间比平常早了很多。
一位有着十几年参会经验,做小型发电机的老板透露说,开幕之前的摊位费实际上也降了很多,比如说早期买的还是原价,但在开幕前很多摊位可能还没有出售的,已经降了20%不止。这位老板说,价格战、汇率和土地价格走高等因素成了现在压在他们行业从业者身上的“三座大山”。首当其冲的就是汇率变动下的利润殆尽。
该老板介绍,相比德国奔驰、宝马[微博]那种机械的高利润,10年前我们的汇率是8.2645,现在是6.1、6.2,所以他们这个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0%,做得大一点的企业可能还达不到,只有8个点的毛利。
另一座大山就是日渐飙升的土地价格。据介绍,现在的土地价格很贵,以浙江为例,至少一亩地要卖到70万、80万。有老板表示,有一个配件厂,一年贷款就4000万,其中利息就要达到400多万,所以在重大的压力之下就要拼命做销售,于是很多地方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企业做得越大,大厂房的压力越重,就要拼命上量、拼命降价;而地方政府和银行投入的贷款和土地就越来越多,也会愈发被裹胁其中,而这种情况维系的时间越长,风险也就越大。
中国一季度外贸数据欠佳,使得今天在广州开幕的第115届广交会备受关注。总结一下历年的成交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春交会的成交额有所下降,2013年春季广交会成交额是350多亿美元,2012年则是360亿美元,2011年是近5年来的最高值,368亿美元。而且,一季度的外贸数据颇有些春寒料峭的味道。不过官方对本届广交会的整体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预计本届广交会采购商人数接近20万,成交将于上届基本持平。对于这样一个判断,如何看待?这届广交会的交易情况是否会超出预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广交会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贸易平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各个省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贸易运作也越来越频繁,每个城市都努力向着开放型经济体这个方向发展,各地每年不同的月份都有不同的博览会,很多沿海的港口城市都有大量的保税港区,还有出口加工区,再加上现在有上海自由贸易区,贸易频繁化运作是一个很大的特点,所以很多东西可能并不一定要借助广交会的平台来做。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基地式”的贸易手段,比如说在义乌集聚了大量的外国人,广州集聚了20万的非洲人在做贸易日。第三,借助于电子手段,现在我们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也很频繁,这些都会影响到广交会的成交额。张建平预计本届广交会能够保持规模、维护这个平台的运作,就已经很不错,想超预期是比较难的。
3月进出口数据意外双降,这是2013年6月以来首次,我国外贸形势放缓已成定局,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3月数据疲软受去年高基数以及人民币(6.2220, 0.0029, 0.05%)汇率因素影响较大,二季度预计将有反弹,不必过分看淡。对此怎么看?进出口情况是否在二季度会有好转?
张建平认为从短期因素来看,基数的问题和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从大的形势来看,因为中国的外贸增长放缓是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进入到中高速阶段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它现在只是一个一位数的增长,而这段时间的波动相对来讲比较大。张建平指出,支持后面几个月比如说二季度外贸增长有利的因素主要有几个:一是现在WTO有一个新的预测,今年的全球贸易增长从4.5上调到了4.7,而中国现在在全球外贸市场的份额比重高达11%-12%,中国应该也是能增长的。第二,现在美国的经济复苏比较强劲,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此外,欧洲的市场现在也比较稳定,而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现在也是稳定的。第三,现在中国的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目前来看呈现上升的势头。
当前我国外贸遇到哪些困难?张建平指出,对中国来讲,外贸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附加值比较低的出口型行业,它们对于外贸成本的敏感度在不断上升。比如说土地的成本、厂房的租金,在中国都上升得非常快,劳动力的成本每年也有8%-10%的增长,原材料也变得越来越贵。此外,汇率波动也使得很多企业在控制利润这方面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还缺乏贸易的规模优势。
未来在外贸这方面,哪些行业、哪类企业将更具备竞争力?张建平强调,我们要有自主的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己产品的含金量要比较高、附加值要比较高,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中国企业在外贸的竞争过程当中才能处于相对比较有利、能够自我调控的地位。
张建平说,如果做的是传统的竞争激烈行业,利润又不控制在自己手中的话,那我们在外贸的竞争过程当中就会感到难度越来越大,实际上现在很多东南沿海的劳密集型行业招工越来越困难,大量的纺织服装、鞋帽等企业都在向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如说柬埔寨、越南、老挝转移,而且在那个地方,它们的劳动力成本跟中国相比差好几倍,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会使得将来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能要对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