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28213亿元,同比增长7.4%,不及政府目标的7.5%,虽好于市场预期的7.3%,但仍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低。市场人士认为不及政府目标的GDP数据可能推动经济刺激措施出台。
国家统计局在本周三(4月16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季度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国民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28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87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2850亿元,增长7.8%。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
总体看来,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促改革,科学调控稳增长,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不动摇,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力促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数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GDP增长“在区间范围之内。从全世界范围来讲,7.4%的速度也是比较高的速度。”
经济增速下滑原因
盛来运认为一季度经济放缓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今年以来,美国遭遇“严冬”,拖累了本国的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今年受一些金融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比较大,我国出口受到影响。
二是我们国家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三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这些方面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一些地方宁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追求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
他还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产的增长速度比二产增长速度高0.5个百分点。就二产本身来讲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去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二产比重;虽然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高基数与外需不足导致出口负增长,资金来源受限导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收入增长放缓与负财富效应抑制了消费增长,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双重压力使工业增长乏力,融资支持减弱和利率走高对实体经济构成压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每年1、2月份都是经济活动的淡季,但今年1-2月份系列宏观数据的回落幅度较大,增速均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虽然3月数据有所好转,但前两个月经济数据的低迷已经不可避免地拉低一季度的经济增速。
政府或出台“微刺激”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官方多次表态并不会推出“强刺激政策”。李克强表示:“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这实质上打响了“微刺激”政策的第一枪。
一季度GDP增长低于政府目标的7.5%,令未来的政策进一步放松可期。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称:“近期决策层的多个声明印证了我们之前有关政策放松的预期,未来几周还将有更多政策声明出炉。通过比照2013年中的政策支持措施,能源、环保、城市基建等领域有望获支撑。”
经济学家对二季度GDP预期乐观
野村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受到GDP增速放缓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国的房地产业。但这一轮增速放缓也可能会给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就近期来看,他预测政府在4月将不会出台新的宽松政策。而伴随着政策的松动,预计2014年下半年GDP增速将会出现反弹。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表示,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长低迷,但3月以来实体经济活动已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随着“两会”后政策不确定性消除,在建项目复工,再加上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预算所确定的新项目逐步启动,预计二季度经济好转势头将更加明显。因此汪涛预计,政府可能会进一步简政放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加快现有基础设施目标投资和保障房建设、加快拨付财政预算资金,并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等。因此不排除政府酝酿相对温和的新的刺激经济措施。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一季度整体看经济数据不是太好,但是,数据了解到,3月份发电量已经起来。对于市场影响而言,李大霄认为,一季度数据整体不好,偏空,但是迹象上看,二季度数据会有所回升,市场不用悲观,目前IPO才是对A股真正形成冲击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