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福感到庆幸。这位河北省高阳县南尖窝村47岁村民,和妻子好几年前就不种棉花了。
在他所在的村子,十年间,租地种棉的租金从80元涨到如今每亩600元,成本不断上升,种植棉花费时费力,还不赚钱。现在仅有少数租户还在种植棉花。代预测,在国家停止对棉花收储的情况下,这些租户可能都要转行。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同时,2014年4月起,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
21世纪经济报道从行业协会和交易商处获悉,随着国家近期宣布实行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即停止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国内一些大户已经开始考虑出路问题,这使得多年以来棉花种植面积大降的趋势,继续加快。
近年来内地的棉花种植面积在逐年下降。据中国棉花协会监测,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为6822万亩,同比下降6.7%,首次跌破7000万亩,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较1992年下降近一半。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中心教授杨翠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过去国家实施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时,棉花种植面积就已经在下降,未来国家取消收储制度后,除了新疆这样规模化种植地区外,一些棉农可能会进一步放弃种植棉花。
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为止全国700多万吨棉花种植产量,60%是新疆,内地产量不断下降。
棉花“收缩”
多年来,各地的棉花种植面积都在逐步下降。以全国前列的棉花种植大省山东为例,目前该省的棉花种植已经从高峰时期的2000多万亩,下降到2013年的950万亩左右。
其中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山东德州,最高峰时1984年有340万亩,到2008年还有290万亩,此后每年以10%以上速度下降,到了2013年只有110万亩。
马俊凯介绍,今年德州的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只有80万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下降到100万亩以下,并且还将继续下降,预计2015年只有60万亩,“到最后除了那些只能种植棉花的地方种植之外,其余的都会改种别的农产品(000061,股吧)”。
“棉花过去就不挣钱,现在随着收储政策取消,将更不挣钱。”马说。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对内地12个省和新疆自治区310个县(市、团场)2786户棉农的2014年植棉意向调查,受国家取消棉花收储制度,以及棉花价格低迷影响,3月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减少12%,减幅较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
其中黄河流域植棉意向下降幅度最大,3月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3.6%,降幅较上月增加1.4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北和河南降幅均在20%以上。被调查棉农中,准备减少面积的占45.3%,准备增加的占10.4%,准备持平的占41.1%,有3.2%仍在徘徊。
以中国棉花协会2013年面积为基数,预计2014年全国植棉面积6154万亩。根据国家统计局1992年数据全国棉花种植面积1.02亿亩数字,20年过去,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接近一半。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国家棉花权威交易部门也在近期进行过调查,发现实际棉花种植意愿降幅更大,内地(不含新疆)棉花种植意愿减少了14%,黄河流域减少25%,长江流域减少18%以上,一些省份,比如河南,降幅达到30%左右。
为什么农民更不愿意种植棉花,马俊凯算了笔账。比如,一亩棉花在德州,按照去年国家临时收储价格每吨20400元,籽棉合计每斤4.2元一斤计算,每亩可以收入在1800元左右,去掉人工成本,以及种子、化肥、农药,每亩棉花,相对于种植小麦和玉米(分别一季),毛收入要少300元。
现在国家取消临时收储价格之后,市场棉价为17000多元/吨左右,合计每斤籽棉3.5-3.6元1斤,这样每亩种植棉花,相比种植玉米和小麦的收益,要减少600元。
实际情况则可能更差,马俊凯预计,今年9月棉花开秤之后,每吨实际价格可能只有16000元。
取消收储的回声
面对不断下降的棉花种植意愿和种植面积,临时收储的棉花宏调政策谋求改变。国家发改委在4月初发出通知指出,2011年以来,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棉花进口成本大幅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收储压力急剧增加,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2014年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
比较而言,2013年国家临时收储价格为每吨20400元/吨,国际市场价才17000元/吨左右,由于每年收储了近1年的产量,以每吨国家补贴3000多元,年收储600多万吨计算,1年国家补贴200亿左右,这还不包括存储和收储、拍卖等成本。
中科院预测科学中心教授杨翠红指出,目前国内棉花价格高出国际价格30%左右,国家不可能长期使用收储手段,盲目提高价格,也不现实。很多专家多次建议,干脆取消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直接由市场来决定棉花走向。
据了解,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具体补贴发放办法由试点地区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本报从国家和地方多个棉花交易部门了解到,今年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暂时仅有新疆,这使得一些地区感到不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山东、河北等多个省份也在积极建议国家对除新疆外种植棉花多的地区实施补贴。即在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也给农民补贴。因为有些地区不适合种植别的农产品。“否则这些地区以后棉花都种不成了。”不过,国家发改委迄今没有公开表态。
目前内地棉农以及棉花交易市场人士,对于实施棉花价格制度非常关注。其中一些交易所正在等待国家出政策,明确内地的棉花收储所今年是否还收棉花,或者给补贴。
河南一个大型棉花收储部门的内部人士说,现在河南棉花种植已经很少了,去年价格是每斤4元,今年按市场价如果是3块多,就可能慢慢没人种植了。不过他们对政策改变后的实施不太明确,“如果不实施政府收储价买棉花,该不该按市场化价格收储呢,这需要国家明确”,上述人士说。
另一位棉花交易市场人士则直言,内地很多地方土质只能种植棉花,国家应该给以支持, “不过从未来走向看,国家搞不搞补贴和目标价格,都挡不住棉花种植意愿下降的趋势”。
大户散户的去向
在其他地区减种棉花之后,下一步新疆是否成为中国的棉花大户,显得关键。据了解,目前国家对新疆的棉花实施目标价格制度,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给以补贴,该政策引起了当地棉农的欢迎。
一位新疆库尔勒30团的棉农告诉记者,自己家庭棉花种植面积126亩,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没变。每年投资20多万元,纯收入7万-8万元。他说知道新政策后, 以后可能会扩大种植面积,“可以更加放心地种棉花,更自由地卖棉花”。
不过一些其他内地散户棉农则不然。一位湖北农民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棉花早已失去了挣钱的意义。可能只是一个生活习惯。
湖北江汉平原是全国的棉花主产区。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与种植棉花相比打工收入显得太低有关。上述湖北农民告诉记者,农村只有一些老人在种植棉花。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由于棉花和粮食种植相比打工收入显得太低,目前一些地方撂荒情况确实存在。
马俊凯指出,以后除了少数土质只能种棉花的地区外,棉花主要靠新疆了。他同时指出,如果棉花以后种植收益下降,是否会出现撂荒问题,还需要研究。
国家发改委农业司副司长方言则提醒,新疆的棉农未来能否持续种棉花,也存在问题,“一个是运距长运费高,另外用工成本上升,特别是局部地区还不能完全使用农机,所以基本上就没有竞争力。”她在近期的2014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上说。
按照杨翠红等人的说法,这需要靠提高机械化程度等手段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