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有不少意外。首先是早前公布的进出口数据,1月之内,正负两位数的变幻让人着实摸不着头脑,其次则体现在最为关键的GDP数据指标,一季度这一数据降至7.4%,低于7.5%政策目标虽不意外,但高于市场7.3%的预期,而且与一季度高频数据大都走低不符,令人不解。笔者认为,实际经济情况恐怕不如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为防止继续经济失速,决策层仍需保持警惕,抓紧落实稳增长政策。
笔者用高频数据从五个方面来对照GDP数据:一是笔者计算的修正克强指数大幅下滑(参见早前专栏文章《克强指数显示经济或破下限》)。克强指数是用信贷、铁路货运量和发电量综合起来制成一个经济指标,比GDP更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从这个指标看,情况并不乐观。其中,受决策层规范表外金融风险的影响,信托贷款大幅回落也影响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同比下降9.3%;而铁路货运量指标下降3.5%,这与煤炭、钢铁价格下滑等微观面相符。
二是新屋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5.2%,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加大。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7.2%。此外,房屋竣工面积也下降了4.9%,不难想象,这样糟糕的房屋开工情况对资本形成的负面影响将是极为显著的。
三是工业生产情况表现同样不佳。从历史数据来看,工业增速与第二产业增长率关系比较稳定,过去十年工业增加值 (VAI)比第二产业高3.4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VAI累计增长与第二产业差距缩小至1.4%,并不多见。虽然服务员比重上升,但如此大幅的变化恐怕不是用工业比重下降可以解释的。
四是高频数据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旺季不旺。3月PMI虽然结束了此前连续3个月的下滑趋势,达到50.3%,但进入传统开工旺季,今年PMI反弹的幅度却是以往最低。实际上,从2005年至今的9年时间里,3月PMI皆比2月有回升,最高时回升幅度达到5%,最低时也0.8%的增幅,平均为2.8%,而今年0.1%的增幅十分微弱,显示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五是支出法三大需求贡献率并未公布。按照以往惯例,中国国家统计局会在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上出示这一数据,但此次却由于核算的时间特别紧张,按支出法来核算GDP尚在核算中。毫无疑问,7.4%的数据是通过生产法得到的,如果从支出法的角度,还能达到这一程度吗?要知道,房地产开工不佳对资本形成影响负面,而净出口贡献也在下滑,仅靠消费的贡献能够支持经济增长?笔者表示担忧。
总之,对待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尚有诸多不解之处,即便7.4%高于预期,也不宜转忧为喜,毕竟高频数据显示的情况不佳,微观实体感受偏冷都是值得重视的。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只有继续抓紧落实稳增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更加积极,并适时采取降准,才有助于防止经济继续探底。
首先财政政策方面应该更加积极,毕竟1-2月全国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6%,远低于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且截止今年2月国库库存现金余额接近3.6万亿元,显示积极财政“名不副实”,未来需要改变过紧局面。
而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偏好分化明显,虽然短端市场利率有所回落,但长端利率仍旧较高,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压力较大,需求萎缩,不利于经济走出低谷。同时,经济下行之下,金融风险也在加大,去年五大行共减记了590亿元贷款,创过去10年最高,银行坏账率提升、利润有所回落等,亦显示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压力已经不断加大。如此看来,笔者认为降准也是积极应对之法,改变过紧政策基调,防止经济下滑失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