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珠岙村童装厂负责人吴荣去年结束了市场批发生意,专心于“好到底”天猫旗舰店的运营,一年销售额一千多万元。电商大潮来势汹汹,有着“温州童装第一村”称号的珠岙村正在进行着一场集体的“蜕变”,村里近几年涌现了100多家淘宝店,但像吴荣这样上规模的淘宝店却屈指可数,他们的“触电”之路应该怎么走呢?
传统市场下滑30%
走进珠岙村,沿着村道一路前行,记者看到,一排排民宅都挂着“某某童装”的醒目牌子,一楼几乎都是门市部,时不时有工人搬着货物进进出出。这里是一个童装村,家家户户后屋办厂做衣服,前屋开店卖童装。全村近300多家童装厂,九成是家庭个体户,以国内市场批发为主,尤其是牛仔童裤远销全国各地。
看似平静的村庄其实正在酝酿着一场电商变革。“网购的冲击力太大了,传统批发市场不景气,来村里订货的客户少了,童装厂的销售量下滑厉害。”珠岙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旭峰无奈道,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村童装厂的销售额在3亿元左右,相比2012年下降30%。
面对一波波的电商热潮侵袭,各大行业都面临着新挑战。童装企业同样如此。珠岙村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批发市场的冷清,朱旭峰深有感触,明显感觉来村里的货车少了,外来务工人员也少了,原先村里有400多家童装厂,近几年萎缩为300多家。
顺应大势“触网”
电商大潮逼迫传统服装业寻求转型,珠岙村不少厂家试水电商,尤其是去年,很多村民跟风,一下子涌现了多家淘宝天猫店,据不完全统计,全村经营着70多家淘宝店和30家天猫店。“顺势而为”是童装厂回答为何选择电商的统一标准答案。电商是未来的趋势,市场批发量越来越萎缩,她们也不得不适应这种需求。
童装厂负责人杨清是电商转型中的一员,开店一年多他的天猫店铺一天销售量在四五百件,目前电商份额已经占到公司业务量的七成。“童装的消费对象是年轻妈妈,他们现在都喜欢网购,消费习惯改变了,我们也只能改。”杨清说,开了天猫店后,生活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相比原先轻松了些,做市场对款式要求很高,更新很快,常常上午要去市场看样、打板,下午和晚上要赶工生产,常常要赶货到半夜两三点。而做电商,款式和生产时间充裕些。
童装村的称号也吸引着外村人入驻做电商,来自上塘的朱夏飞在村里租了两层楼作为办公地点。记者看到,一楼堆满了发往全国各地的包裹,仓库的货架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童装。二楼办公室摆着五六台电脑,工作人员在聚精会神地敲打着键盘,“网络上往往简约大众化的款式卖得最好,合作的厂家有三家,每次进货量在五百件左右。”朱夏飞说,店里最火爆的时候一个月有四万件销售量,在童装生产基地,随时可以拿到最新款式。
盲目投入店铺冷清
由于天猫店铺的品牌性和运营持续性,一些童装厂选择了做天猫店,“电商之前都不懂,2012年注册开了天猫店后就做甩手掌柜,全权交给一家网络公司代运营。”杨清说,服务费要10万元,包括广告投入和备货等一年投入了30多万元,但半年多来店里生意依旧很冷清,一天只有三四单。由于电商知识的缺乏和盲目性,大部分厂家将店铺交给网络公司代运营,但很多店铺生意冷清,于是不少厂家招聘电商运营人员自己操作。
“一般都是给别人做,因为厂家不懂不专业。”行业人士表示,建立自己的电商团队并没那么容易。首先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及成本投入,现在电商人才也是水涨船高,“村民开店跟风盲目,广告费用很大,没有计划性地参加活动。”朱旭峰说,很多店铺的运营工作人员都换了三四个,店铺为追求高的点击量,投入大量资金打广告做活动,每个月广告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何平衡线上线下也是村民做电商遇到的一大难题,一些村民店主在店铺上放上了市场的流行款,但卖不起来,同时还招来了客户的不满。“网络上卖的比实体店的便宜,客户就有意见了。”一位村民店主告诉记者,店铺上的要线上线下不同款,这需要厂家有强大的设计新品能力。
-对策
可尝试抱团发展
去年,永嘉县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并成立永嘉县网络经济服务局。该局副局长柯一杭说,针对村民做电商的盲目性,他们准备从培训入手,普及专业培训电商知识,加强引入电商人才。此外,通过筹建协会,在统一价格、遏制恶性竞争价格等方面发挥作用。
“产品单一也是市场下滑的原因之一,村里大部分厂都是在生产牛仔童裤,同质化严重。”柯一杭说,村里的童装厂没有品牌概念,基本上属于低规模,如何整合资源也是关键,我们计划将村民电商集中在小微创业园中,更好地规范市场发展。
温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曹王强则提出了电商C2B概念,即消费者对企业。先有消费者需求产生而后有企业生产。他认为童装生产基地不适合村民去开淘宝店模式,作为季节性的服装,很容易压库存。通过聚划算、直通车等低价推广活动,发展不长久。村民可以抱团跟网络公司形成战略性合作,网络公司作为电商型经销商,经营统一的网络品牌,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服装需求量,再下单给村民贴牌生产,生产的童装批发给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