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亚洲依靠大量向西方的出口获得了高速增长,但如今这种扩张态势大不如前。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四个地区的出口额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下滑2%。
其中,中国的降幅令人关注。上周五中国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盈余降至3年低位。
亚洲出口在2010年金融危机刚刚消退不久后升至历史高位,但是之后的下滑速度也十分惊人,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在正值区域上方,即使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已经恢复元气。
亚洲出口的下滑反映出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转变。自6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台湾、中国等地区和国家纷纷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工厂,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与商品。
时至今日,亚洲国家的出口能否继续带动经济发展要打一个问号,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全面下滑。各国政府不得不思考是否继续依赖外部需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区(APD)副主任表示,亚洲过去依赖贸易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本周即将公布的美国一季度GDP数据虽然不被看好,但主要是因为恶劣天气的原因,全年增速市场普遍预期在3%左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增长主要受到投资拉动,这对进口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美国人的消费支出已经停留在2%有两年多了,10年前这个增速在3%以上。这也意味着对亚洲出口的需求更少。
美国2013年自中日韩台地区进口额同比只增长了1%,2004年时该增速为13%。
亚洲出口下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资的上涨,这既是很多国家所追求的结果同时也另这些国家感到痛苦,制造业的转移不可避免。
一方面,“世界工厂”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如服装、低端电子产品等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如越南、孟加拉、墨西哥。另一方面面临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一些企业选择回归母国。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数据显示,制造业PMI总指数自2009年8月以来基本都在50以上,只有个别月份落在49-50之间,50以上显示行业处在扩张状态。下图显示,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景气度在大部分时间都位于中国之上。
中国出口
IMF的经济学家曾表示亚洲各国应大幅改革以提高效率,措施包括逐渐开放农业、银行、保险、基建等领域,允许更多外资进入。
中国领导人自今年以来大力推行金融市场开放,减少对重工业和出口型行业的依赖,并且发掘国内潜在的庞大需求。分析师表示,开放金融市场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多高收益投资渠道,相应的也就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力。
此外,也有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的明显放缓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波及形成了不良循环。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只有7.4%,创1990年来低位,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的6.6%,为20个季度新低。
过去10年中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区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中国经济增长滑坡,进而扩散到更多亚洲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全球需求端(欧美)和全球供给端(亚洲)同步放缓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