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4月份外贸数据。前4个月我国出口4.16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8%,其中4月份单月出口1.16万亿元,同比下降1.4%,较一季度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总体判断,4月份出口形势在好转,5月份同比增速有望由负转正,但全年出口增速仍将为个位数,并将成为今后出口增速的新常态。
前4个月出口负增长,主要受去年同期对港虚假出口高基数影响(前4个月对港出口负增长81.3%),但美元计价的扣除香港的出口额增速为5.3%,分别比前3个月和前2个月增速提高1.5和2.9个百分点。考虑到去年5月初有关部门开始严查对港虚假出口,去年5月份对港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从去年4月份的21%下降到15.3%,恢复到2012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贸易高基数问题将从今年5月份开始明显缓解,5月份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将实现同比正增长。
美欧经济回升有助于出口逐步稳定,但美欧增长动力结构变化,中国出口增速难以回复到危机前水平。1-4月份对欧美日出口同比增长6.1%,增速分别比1-2月份和1-3月份提高2.8和1.9个百分点,这也与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回升相一致。不过,由于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再平衡,欧美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对中国出口带动力明显减弱。以美国为例,危机之前的1997-2007年,美国个人消费对GDP的年平均拉动为2.45个百分点,出口为-0.1个百分点,但危机之后的2009-2013年,消费拉动为1.48个百分点,出口为0.47个百分点。有关测算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十年时间,美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7.6个百分点;2010年-2013年降为仅能带动6.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4年中国出口有望实现与GDP大致相似的增速,但难以恢复到危机之前的两位数高增长水平。
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出口增速很可能将进入个位数增长新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可谓“迅猛”。特别是2002-2013年的12年间,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年平均增速高达17.5%。但从2012年开始,出口年增速已降到个位数,而且这很可能将是今后出口增速的新常态。一是全球贸易总体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规则出现区域化倾向,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2002-2008年,全球出口额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6.5%,2010-2012年则降为9.7%。二是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面临“天花板”压力。国际贸易领域有一个“10%”的“天花板”魔咒,即一国出口金额全球占比一般不超过10%。尽管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在2010年已突破这一数字,并在2012年达到11.2%,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加大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预计出口增速继续高于全球出口增速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人民币汇率正面临趋势性变化。之前几年普遍存在的出口高报 可能变为出口低报,也会压低出口增速。
稳出口政策仍有必要,但主要着力点将是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和推动出口升级。我们在此前的报告曾指出,当前仍有必要出台稳出口政策。但预计稳出口政策将主要着力于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服务贸易出口,提升出口附加值,而不会再重复之前以出口退税刺激出口的老路。
(作者付兵涛,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目前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