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消息,媒体周二分析文章指出,一份最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揭示了亚太区域经济正在越来越依赖于中国,而日本的经济重要性正在日益下降。
在最新的名为《亚太区域经济前景》的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1个出口型亚洲国家对日本以及中国的依赖程度进行了对比。
在1990年代中期的1995年,全部11个出口型亚洲国家都将日本作为更大的出口市场;在不到20年之后的2012年,这其中有10个国家对中国有了相比日本更大的依赖,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遥遥领先——只有印度尼西亚对日本出口了更多的商品。
这一对比在显示了日本的重要性在过去20年经济停滞状况下大幅降低的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在同期经济和影响力的急速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没有包括原材料,而仅仅是一国的出口“增值产品”。这是指在该国生产的出口产品中,剥离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组件价值的部分。
以这个标准计算,1995年时候,马来西亚约有四分之一的出口产品进入日本,到2012年的时候下降到6%;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超过翻倍至10%。1995年的时候,澳大利亚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是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六倍,现在,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是对日本的近两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也是对区域经济是如何变得越来越紧密结合的一个更广泛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基金组织专注于亚洲市场的经济学家罗梅恩-杜瓦尔(Romaine Duval)说,“中国是其中的核心,不管是作为组装港还是最终需求的来源——而后者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强调,“与之对应的是,日本的角色在1990年代至关重要,但是程度正在非常快速的衰退。”
这份数据也凸显了美国和日本联手压制中国影响力的局限性——两国正希望通过正在谈判的名为泛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贸易协议来建立一个排除了中国的亚洲经济区。
日本官员曾说,区域影响力并不仅仅体现在一国经济规模的大小。而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一些主张也使得日本可以和其他亚洲邻国找到共同语言。
不过在总体的数据之外,各国之间经济关联的局面实际上更加复杂。与中国之间贸易额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最终以成品的形式被出售给了发达国家的企业或者是消费者。这使得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在经济中的地位远比上图所显示得更加靠近中心。
罗梅恩-杜瓦尔在接受访问时也说,日本和中国这两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区域产业流程中有着不同的功用。他指出,在区域贸易中,日本相比中国有更“上游”的角色,也就是说,提供了更加复杂的组件,而中国所起的作用更多是“下游”的,也就是完成最终的组装。
罗梅恩-杜瓦尔强调,“作为供应商而言,日本在区域内的重要性依然很高,但是,这更多是一个脚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