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持续不振、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的背景下,企业正经历愈发明显的市场波动性风险。日前,经济学人智库对“波动性”进行全球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银行家、保险人、资产经理人和非金融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认为所在企业易受异常波动或意外波动影响。
信贷风险成波动性风险主源据悉,此次经济学人智库的调查针对500多名全球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高管。统计显示,企业高管预测波动性风险将对公司未来三年的财务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如在欧洲,企业主担心的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性风险,同时还担心欧元区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减慢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最近,全球主要经济体形势有所改善,但很难预测未来两个季度会如何,更别说未来三年的经济情况,而这些经济体正是许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所在。”某企业高管表示。
调查显示,按受访者关注程度对各类风险进行排列,处于前位的分别是市场风险(50%)、监管风险(39%)、信用风险(37%)。在欧洲,高级管理人员将融资风险排在信用风险前面,同时,零售和企业银行家都确定信贷风险是波动性风险的主要来源。
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对风险管理工具投资不足,而风险管理工具能有效应对波动性风险。仅17%的受访者反馈其所在企业会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客户免受波动性风险的影响;近1/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或者等待客户指令,或干脆没有任何特别措施来保护客户的利益。另外,相比一些大企业,认为公司尚不具备应对长远波动性风险能力的小型企业受访者(全球年度收益额不足5亿美元)比例更大。
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风险官(CRO)对波动性管理更认真负责。“目前,动荡的经济和企业环境亟需改善,但全球多数企业并未按指导性频率开展压力测试,这是本次调查工作最惊人的发现。经济学人智库的总编辑AbhikSen表示,在受访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只有40%的人表示其所在企业的业务模式能应对大幅度波动性。企业亟需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经济学人智库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波动性风险,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完善企业内部共同问责制度。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尚不够完善——监管无规可循甚至根本没有风险监管、投资短缺、业务模式不够健全。总的来讲,调查结果表明,在了解波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和控制波动风险的最佳方法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SunGard全球服务部主理合伙人JeffreyWallis表示。
企业应学会用金融工具避险对一般的中国企业来说,目前市场波动性风险更多的体现在与全球经济更密切的外贸行业。此次调查显示,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受访企业比其他地区更注重外汇风险。
专家表示,随着国内人民币汇率改革逐渐推进,企业将主要面临三种风险:换算风险、交易风险和营运风险。对于这些不确定性,企业应事先做好备案,予以防范。比如,中国企业应加快海外转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企业应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同时,企业还应学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另外,国内企业还可逐步对出口产品报价进行适应性调整,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加部分,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压低采购价格。
除了这些“常规动作”,企业还可以有其他的汇率避险选择,如商业保险、反向交易平衡、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等,这些都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