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萧条的本质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和收入增长放缓的恶性循环。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唯一方式是放松宏观政策,扩大有效需求。但凯恩斯当年假定的前提是封闭型经济体,在现代开放型经济体系中,还有一个更迅速、更有效的方法:扩大出口。
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复苏,并不只是因为当时政府主导的快速去产能和需求扩张政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出口大幅好转。从2002到2007年,中国的年出口额从3256亿美元飙升到1.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在外需膨胀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增速也从不到8%一路拉升到2007年的14.2%,中国经济成功化危为机。
当下,中国经济再度陷入类似90年代末的困境。内需不振、产能过剩、债务压顶,很多人又开始寄望出口成为中国经济的救命稻草。短期来看,出口确实在为中国经济提供正能量。3月以来,出口增速连续回升,5月当月出口增速已回升至7%,剔除对港贸易高基数的扰动之后,,近两月剔除香港之后的实际出口增速达到9.5%和8.4%。从PMI新出口订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等先行指标的回暖来看,随着二季度美国摆脱寒冬冲击加快复苏,下半年出口有望继续维持强劲。在内需快速萎缩尤其是房地产加速下行的背景下,外需已成为中国经济近期企稳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但是,中长期来看,出口真的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正站在新一轮繁荣周期的起点吗?换句话说,出口能否像15年前那样,带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走出萧条、重回高增长?笔者认为这恐怕不太现实,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背景条件根本无法与15年前相提并论。如果把出口贸易比作各国划分蛋糕的话,现在我们至少面临三个束缚:蛋糕小了、切的少了、抢的多了。
首先是蛋糕总体变小了,即全球经济很难重复上一轮扩张周期的繁荣。2002到2007年间,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为4.2%,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为2.8%,而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为3.8%和2.3%,分别比上一轮扩张周期低0.4和0.5个百分点。相应的,未来5年的全球贸易增速也仅为5.6%,显著低于上一轮扩张周期8-10%的增速。
全球经济和贸易扩张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去杠杆的拖累。金融危机之前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加杠杆最为疯狂的时期,美国债务占GDP比率从90年代末的250%左右飙升至2009年的373%,未来5年全球经济仍面临去杠杆压力,尤其是考虑到未来货币政策收缩和全球储蓄率下降导致的利率中枢上升,债务对经济的拉动将显著下降。反过来讲,如果继续依靠过度举债刺激经济,发达经济体就有爆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风险,尤其是日本这种政府债务占GDP比率超过240%的国家。
其次是蛋糕切出来的少了,即发达经济体这一轮经济复苏的同时伴随着全球贸易再平衡,这和15年前的全球失衡形成期恰好相反。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发达国家的逆差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顺差急剧扩大。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快速杠杆化导致消费过度膨胀,储蓄率大幅下滑,形成储蓄-投资负缺口。而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享受了一轮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带动储蓄率不断攀升,形成储蓄-投资正缺口。储蓄-投资正缺口与负缺口分别对应着经常账户顺差与逆差的不断扩大。最为典型的是中美之间的双边失衡。2001到2007年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率从1.3%飙升到10.1%,同期美国的逆差占GDP比率从3.7%扩大到5.8%。
图: 中国与美国经常账户差额/GDP持续收窄
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的主基调已经从国际收支失衡(imbalance)转向再平衡(rebalance)。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角度看,去杠杆将带动储蓄率回升,缩小储蓄-投资负缺口。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角度看,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人口供给遭遇瓶颈,生产者/消费者比率下降带动储蓄率下降,缩小储蓄-投资正缺口。截至2013年,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占GDP的比率已分别大幅收窄至2.0%和2.3%,这种趋势导致过去5年中有4年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为负(唯一正贡献的2009年也是因为基数低)。未来5年,这一比率可能继续收窄,而且,随着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中国甚至有可能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像金融危机之前那样的净出口对经济大幅正贡献很难重演。
第三是抢蛋糕的对手变强了,即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出口竞争力已经遭遇瓶颈。上一轮出口扩张周期除了受益于蛋糕的扩大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自己抢蛋糕的能力变强了。2001年时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仅为4.3%,2013年已经升至11.8%,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这种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贸易成本大幅下降,为中国制造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二是中国在人口红利之下享受了持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刺激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三是人民币汇率在央行的外汇干预之下受到抑制,升值步伐相对较慢,维持了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但未来5年,这些有利条件都在逐步退化。一是WTO红利消退,取而代之的是TPP、TTIP等欧美主导的新贸易规则的挑战。二是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缩小甚至丧失。三是人民币汇率相比15年前大幅升值,侵蚀了出口商的利润空间。
图:出口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是上一轮出口繁荣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短期内中国出口回暖迹象明显,但中长期来看,中国出口复苏的空间非常有限,奢望像10多年前那样依靠出口再造繁荣恐怕最终只能是南柯一梦。
作者:朱振鑫,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腾讯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