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逐渐步出危机阴影,许多人认为中国出口复苏会非常值得期待。但在中国国内券商--海通证券看来,中国“出口复苏论”存在四大误区,其预计未来中国出口仅是保持平稳,不宜过度乐观。
“广交会可以是中国外贸形势的风向标,5月初刚结束的广交会,采购商到会量和出口成交量连续两届双双下降,未来中国出口或仅是保持平稳,不宜过度乐观。”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
海通报告认为,“出口复苏论”的误区之一就是认为随着中央和地方外贸稳增长的方案陆续出台并落实,将推动出口复苏。
“观察各地‘稳外贸’的细化方案发现,提高贸易便利化占据主要位置。”他表示,和以往相比,新一轮稳外贸扶持举措中,补贴和照顾性质的政策大幅减少。促进外贸短期企稳作用较明显,长期则缺乏实质性的推动。”
海通认为,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去年中央出台的地方政府考核新规,明确淡化GDP增速考核,而将工作重心转向防控债务风险和化解过剩产能方面,今年年初有21个省份调低2014年GDP目标增速,地方政府对促进出口缺乏有效动力。
中国国务院5月中旬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等内容;随后海关总署出台稳外贸的若干举措,主要是强调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海通认为误区之二在于,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将提升中国出口。“事实上,这一轮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以再制造为典型特征,比如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去中国化’明显,对新兴经济体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报告称。
报告进一步解释称,2013年以来美国对于中国商品的进口增速接近零增速,成为一种新常态;而今年2月以来人民币一度急促贬值,也并未对出口形成有效提振。
与此同时,同样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东盟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疲弱,需求不旺,不约而同地面临着通胀高企和国际收支赤字等困境。
“随着中国的去杠杆化进入疲弱的贸易周期,一些对中国市场有巨大敞口的新兴国家也受到打击。”海通称。
误区之三是认为中国在全球出口中份额上升,外贸复苏在即。对此,海通表示,市场份额变化的整体趋势掩盖了行业层面存在的挑战。
报告指出,受中国工资成本提升较快影响,中国轻工业产品出口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同时越南等国家出口商以更低的价格在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出口产品市场中获取了更多份额。
“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过去两年里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电子产品的市场份额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保持稳定,同时这些产品出口的在欧盟的出口份额似乎也已经在近期见顶。”海通称。
误区之四则是认为OECD综合领先指标预示着中国出口复苏。观察该指标发现,经济恢复过程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于是可以借此预期到中国出口的复苏。
海通认为,该指标的参考指标共14项,其中三分之一是金融指标,或许能看到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滞后性十足,甚至与实体经济脱钩。
“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央行不约而同地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以天量的流动性扑灭市场恐慌,但实体经济复苏步伐到底如何却不得而知,领先指标上或许能看到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报告称。
数据显示,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7.2%,进口同比增长5.5%,双双低于预期;上半年来看出口同比仅增长区区0.9%,进口增长1.5%。今年要实现7.5%左右的进出口增长目标依然任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