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KPMG赚钱的新机会来了。如果2014年真是中国的违约元年,那么这些坏账管理专家可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债务已是经济规模的两倍半。渣打银行最新数据估计,中国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6月底达到251%,远高于2008年底的147%。目前中国债务率已经接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债务规模飙升的同时,是延迟还款等违约事件频发。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报道,从3月7日“超日债”事件开始,从公募债到私募债,从银行间债市到交易所债券,从信托到委托贷款,一笔笔违约或者潜在违约事件在不同金融领域爆发。
现在一大批不良债务处置专家发现中国可能将成为他们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从麦肯锡、Alix Partners、KPMG,一直到大量法律咨询公司,都在中国地区招募破产重组顾问。
同时华尔街巨头高盛、私募基金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正准备入股中国国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朱镕基总理时代的上一次坏账潮中,国有资产管理剥离了中国银行业3000亿美元的坏账。但上一次坏账处理中中国政府并不想看到太多的破产清算,不良贷款并没有大幅折价,所以当时资产管理公司并不能获得多大的利润。
但这一次的情况将有所不同,Norton Rose Fulbright法律公司的Jeffrey Blount对美国财经媒体Quartz说:
这一次将有所不同,公司将允许“破产”。从长期看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因为这将防止出现类似日本式的“僵尸”公司,把经济拖入失去的十年的可怕局面。
究竟有多少坏账?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10家最大的银行报告总计有5880亿元(940亿美元)逾期贷款。
但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的银行业惯用展期贷款,来做小表内逾期贷款规模。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存在一个不在监管之内的庞大影子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业表外放贷规模很可能与表内不相上下。
咨询公司Oxford Economics估计,中国实际坏账规模是官方公布数字的100倍,在6万亿-12万亿元之间。
高盛的估计则更为大胆,高盛认为中国的银行和非银行系统的总不良贷款规模超过18万亿元。
高盛估计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中国工业企业运营亏损增长了13.2%,银行业正面临更大的坏账压力。
这些意味着美国不良资产管理专家在中国大有所为。
KPMG中国区重组业务负责人Edward Middleton告诉Quartz:
“资产重组业务的潜在市场规模令人难以置信,一些金融机构告诉,‘有100个或者更多的不良贷款需要解决’”。
哪些领域坏账最多?
今年3月7日,“11超日债”到期无法全额兑付,这成为中国债市历史上首笔付息违约债券,此后,债市的违约事件不断涌现。
最新的事件是华通路桥短融券事件。7月16日华通路桥公告4亿元人民币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存在本息兑付的不确定性。
最终在山西省政府保兑支持下,华通路桥4亿短融券兑付危机在最后时限获得转机,避免成为中国首单本金违约债券。
中国违约风险最大的依然是影子银行重灾区信托行业。华尔街见闻此前曾报道,与房地产、煤矿等被限制放贷及出现了调整的行业紧密相关的信托产品屡涉兑付危机。去年以来,中诚信托、中融信托、吉林信托等先后卷入兑付风波。
AlixPartners一项调查显示,房地产、汽车制造业、制药业是最有可能陷入坏账危机的三大领域。
究竟能否赚到钱?
放任公司宣布破产,在中国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重组咨询公司RGI创始人Robert Fonow说:“问题在于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重组业务。”
他说中国人在重组企业时,没有“叫外人来帮忙的”文化。即便他们的坏账堆积如山,也不愿意找外国公司来解决问题。
Robert Fonow说,更大的问题是,“我认为每一个都明白要让中国企业为这些问题付钱都是非常的困难。”
但无论如何,破产重组服务已经成为麦肯锡、AlixPartners在中国重点争夺的业务。这两家美国公司甚至因为员工跳槽,在打一场诉讼。
上个月AlixPartners首席执行官称,已经招募了制造业、造船和物流领域的重组专家,来满足中国业务在这方面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