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宁先前的大亏预告让市场吃了一惊,但诸多的本土运动品牌还是给市场带来了好消息。
昨日(8月6日)午间,安踏体育率先公布了截至6月末的中期业绩。上半年,其营业额同比增加22.4%,净利润同比增长28.3%,毛利率亦是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安踏方面表示,营业额上升在于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存货水平和减价活动已逐渐改善。
分析人士指出,李宁的业绩有其特殊因素,但行业目前整体状况趋好,本土运动品牌在2015年前将会面临一个调整筑底的过程,企业应当抓住机遇精准定位尽早转型。
净利增长近三成/
安踏最新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至6月底,其纯利为8.0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了28.3%。
期内,安踏的营业额为41.22亿元,同比增长22.4%。按具体类别来看,占营业额比重48.7%的鞋类业务营业额为20.10亿元,同比增长18.8%。占营业额比重为47.1%的服装营业额为19.39亿元,同比增长25.2%;配饰业务的营业额则是上升37.3%至1.73亿元。
此外,其毛利亦有上升34.4%至18.6亿元,毛利率升4个百分点至45.1%。
安踏方面表示,营业额上升的原因是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存货水平和减价活动已逐渐改善。而毛利率的大幅改善是因为减少给予分销商用于清理其存货的激励等。
相比去年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的双双下滑,安踏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不过,尽管关店潮已经过去了,安踏仍在继续收缩安踏店及运动生活系列店的规模。
数据显示,安踏店及运动生活系列店截至目前共有7701家,较去年末的7834家减少133家;儿童体育用品系列店目前共有987家,较去年末的811家增加176家;位于内地、香港及澳门的FILA专卖店数目则增至441家,去年底为416家。
和上半年业绩一同发布的,还有安踏于2014年7月结束的2015年第一季度订货会数据。安踏方面表示,2015年第一季度订货会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保持正增长,按年录得低双位数的升幅。
安踏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在昨日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虽然过去数年体育用品市场仍见增长,而体育用品企业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出现存货较多需要调整。他认为,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空间仍大,随着城镇化持续,城市人口比例增加,有助带动运动需求,加上城镇化令市民收入上升,均有利行业发展。
据其透露,安踏目前正在寻找适当的外国品牌,期望将企业变得更为国际化,目前已有收购目标但尚未落实。但品牌未来仍会继续专注于内地发展,走向国际仍需时间。
大势趋好/
尽管其余几大本土运动品牌尚未有详细中期数据出炉,但陆续已有一些订货数据以及预估数据公布。
近期,李宁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其亏损预计不少于5.5亿元,其中销售亏损净额录得3亿元。公司解释,由于从2012年7月启动转型计划,前期投资包括拓展直销网和营销资源投入,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其二,在清理分销商的库存期后,公司仍在减少批发和销售新产品。但公司强调上述举措可带来可持续发展。
匹克体育此前公告称,2015年一季度订货会订单总额(按批发价格计算)录得10%~20%的增长。截至目前,匹克已连续4个季度的订货会订单实现增长,这意味着渠道实际销售与分销商信心的逐渐好转。
361度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营运报告显示,其冬季订货会订单成绩优于预期,批发订单较去年的冬季订货会增加8%。2014年第二季度,企业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2.8%。
在业界看来,今年上半年开始,运动行业已显现出复苏迹象。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管理公司CEO张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体销售大幅度下滑后,在现有“盘子”的基础上,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状况有小幅转好确为一个可喜的现象。“目前,有一些很早转型户外的品牌也开始有很好的成长性。”
不过,张庆也表示,一些缺乏清晰定位的品牌问题较大,且并非品牌规模大复苏就会快。
有观点指出,本土运动品牌在2015年前将会面临一个调整筑底的过程,企业需要对品牌进行更精准的战略定位,从而尽早转型。与此同时,行业的二次增长也即将来临。
对此,张庆表示认可。他指出,跑步风潮的兴起以及迪卡侬产品热销这两个现象,表明更多人愿意步入运动的生活方式,同时消费者对基础运动产品的需求正逐步旺盛,“这意味着本土品牌需要在基础功能性产品及更新速度上转型,才有机会在这轮增长来临时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