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的国企改革正如火如荼,各地加紧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英国《金融时报》将此形容为中国的第二轮国企私有化浪潮。
报道引述世界银行前中国局局长David Dollar称,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是私有化的重要推手。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债务难以偿还,尤其是在利率逐渐市场化导致利息增加的情况下。
而地方国企出售股权则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偿还2.9万亿美元的债务,这相当于中国GDP的58%。
除了债务问题,当局还希望国企借此退出非战略性的竞争领域,提高效率。具体而言,债务是地方层面私有化的主要推动力,而央企层面,其焦点则是提高竞争力。
报道引述龙洲经讯的数据称,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国企和私企的效率差距在不断拉大,国企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仅为4.6%,几乎是私企的一半。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曾提到,在上月,6家央企被选定为首批央企改革的试点企业,其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试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前,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纷纷抛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光大集团、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加入“混改”阵营。
不仅如此,上海、广东、重庆等地方摩拳擦掌,重庆市表示未来3-5年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将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广东省宣布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的比重要超过60%,河北省明确2-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造任务。上海计划让逾六成的国企对私人投资开放。
《金融时报》认为,与二十年前的那一波私有化浪潮不同,这一次中国可能会面临不小阻力。
David Dollar表示,地方政府更加倾向于通过出售股权实现部分私有化的路径,但投资者为什么会愿意出高价购买这部分股权呢?这一点还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