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完成了前期的纲要编制。
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分别送到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等部委领导办公室,接下来应该上部长办公会讨论。
从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项目,到2014年1月升格为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等联合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短短一年时间内,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对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之路陡然加速,这也将打通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动脉。
受德国工业4.0启示,
马凯首次提出酝酿一年升格为国家战略
2013年初,酝酿多时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项目调研团正式成立。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来自中国工程院的50多名院士和100多位制造行业的专家,分为11个课题组,奔赴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天津、辽宁、陕西等近20个省市,与当地政府领导、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就制造转型升级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座谈。
知情人士透露,“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成立之初,规格就比较高,工信部部长苗圩担当顾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朱高峰院士任项目组组长,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调研和报告确定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提出在2020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首次抛出“工业4.0”战略规划,这被认为是德国在全球拉开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大幕。这也让项目组的院士和专家意识到,短期规划的制定已经无法适应和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型步伐,必须要制定一份中长期规划,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工业4.0”规划。
2014年1月,项目组成员在向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做了阶段性成果汇报之后,首次指出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设想,为中国制造业在2025年前后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提供战略指引。这一建议得到了马凯的高度肯定,并明确责成工信部牵头、会同相关部委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
目前,德国的“工业4.0”规划虽然已得到不少企业认同和响应,但还处于概念阶段,其内涵还没有成形,要真正实现“工业4.0”仍还需要10—15年,预计到2030年部分企业可以实现。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则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劳动力、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内经济转入中速增长期;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挑战。
如何在短短20年内,通过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实施,赶超德国制造?屈贤明认为,“2012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达到2.0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是一个基本条件。根据发展趋势,中国发展在快速上升。日本、德国这二三十年综合竞争力处在持平的发展阶段,增长不大。综合考虑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趋势,到2035年可以赶超德国”。
规划核心内容为四转变一主线,
习近平访德加速《规划》推出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时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这被认为是吹响了中国加速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号角。
今年6月初,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首次披露了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即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主线则是将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发展的主线。
此前,项目组通过“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3个综合课题组以及机械、运载、能源、冶金化工、信息电子、轻工纺织、仪器和制造服务业8个领域课题组同时展开。这也意味未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在总纲要的基础上,还会明确相关领域的专项行动规划。
“比如说,信息电子领域会专门针对国际水平,找出我们的差距来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具体行动计划,然后利用市场和政府的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项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透露,规划最终对究竟花多少钱,没有进行测算,因为钱也不一定是国家来拿。
在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而中国及英国、法国、韩国则处在第三方阵。同时,《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黄皮书显示,中国世界创新竞争力排名为第14位;2013年,中国研发经费的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而发达国家都超过2.5%。
面对这一情况,规划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制造业将在2025年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在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会位居第二方阵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最终在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到第一方阵,成为全球真正的制造强国。
“虽然与全球制造业强国相比,中国制造还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以及高污染和高能耗等诸多问题”,不过,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则认为,按照正在编制中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有望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实现既大又强。
据德国“工业4.0”计划,未来工业生产形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生产要素高度灵活配置条件下,大规模生产高度个性化产品,顾客与业务伙伴对业务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广泛参与,生产和高质量服务的集成等。物联网、服务网以及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工业的基础。
对此,李培根建议,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梦想,则应重点实施八项战略对策:大力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