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本周被问到,欧洲是否也会经历失去的十年时,斩钉截铁的回答:“是!”“萧条”是唯一能形容一些欧洲国家经济的词语。(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美国和英国已经实现经济复苏,可欧洲没有以西方“伙伴”为榜样,反而越来越像日本——挣扎于经济停滞、通胀低迷。有一点甚至还不及日本:日本的失业率维持在5.5%以下,但欧元区失业率却处于11.6%的高位。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CPI同比仅增0.4%,创2009年以来新低;二季度GDP环比零增长。而欧洲央行迟迟不作为。
华尔街见闻网站写过文章,解答了为何频频被经济数据“打脸”,欧洲央行还迟迟不行动的原因。文章认为,欧洲央行不推出QE,一是希望观察将于9月发放的首批TLTRO贷款效果;二是推出QE除面临德国阻挠外,还有诸多难点,如欧美经济结构不同,不能照搬美国;三是坐等美联储、英国央行加息后欧元走弱。
咨询公司Llewellyn Consulting认为,欧洲央行推出QE是不可避免的,且规模将是庞大的。但拖到那么晚才行动,欧洲央行可能已经错过了好时机。因市场已经对欧元区经济增长抱着很低的预期,通缩的阴影萦绕,且可供欧洲央行购买的金融工具有限。
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学家Ken Wattret表示,通胀率维持低位时间越久,对通缩的抵御力就越小。通胀预期可能突然间降到更加可怕的水平。这两方面来说,日本都是绝佳的反例。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北京时间明天凌晨将在Jackson Hole会议上讲话。但行长先生本月初已经表态,坚称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命运掌握在各国政府手里。“除非各国政府承诺实施改革,否则央行实施更多货币刺激也收效甚微。”
Llewellyn称,央行和政府官员,及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忘了预期的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的本质。如果企业预计需求没有增长,他们不会投资新的产能。需求依然疲弱,然后企业预期实现,造成恶性循环。
斯蒂格利茨说:“欧洲有极具天赋的人才,如果一个个国家经济都衰败,那一定是系统性问题。欧元区的基本问题是,它不是一个最优的货币联盟,有缺陷的结构加上有缺陷的政策,带来毁灭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