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棉花政策并没有阻止棉纺织产业进步的步伐。
9月1日,棉纺织产业升级高峰论坛暨2014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在此次会议上,来自行业内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针对产品开发、装备升级、信息化运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充分反映出棉纺织企业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通过各种手段,积极谋求一个新的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徐广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俞建勇,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王建伟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主持会议。
加强研发高附加值产品
当前棉纺织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棉花政策对棉纺织行业的影响还依然存在,与会专家建议,下一步棉纺织要密切结合最终产品和最终市场,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王建伟指出,棉纺织行业要继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水平,并改善行业结构需求。同时整个纺织行业还要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淘汰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式增加方式,对有限的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污染排放,增强在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竞争力,从而创建科学、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企业盲目增长产能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徐文英强调说,棉纺织行业要继续扎实推进纺织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人才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重点做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加大区域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坚定信心,更好地带动和促进行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找准产品定位
在棉纺织产业发展中,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找准新产品的定位应放在首要位置,产品定位准确,既可以发挥出企业自身的优势,又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棉纺织行业在产品开发上近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纯棉产品的支数不断提高,同时在多种新型纤维的应用上已日渐成熟,棉纺织产品也因此变得丰富多样。但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复杂的形势下,棉纺织产品也需要不断做一些新的调整。
山东德州恒丰总工程师刘玉庆认为,在激烈竞争的纺织市场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在发展中要找准产品市场定位。”刘玉庆介绍,由于纺织业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发高附加值、适应市场的产品是可选之取,高附加值的产品一般生产难度较大,有时质量要求较高、生产厂家较少,有时品种处于开发阶段,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生产品种的定位。
刘玉庆同时提醒,在产品开发中,要全面了解纤维的特性,这是搞好产品的基础。“也就是说,产品开发人员需要对所使用的纤维有全面的了解,要清楚如何使用才能有效发挥纤维的特有功能等。”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王瑞则指出,纺织产品在设计研发中,要突破传统的产品结构与外观“定格”,改变产品的表面形态结构,改善表面力学性能,由宏观性能表现,追踪其微观力学原因,寻找改进措施。与此同时,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纤维的纵横截面形状,突破传统的“思维定格”,使手感等反映力学性能的指标发生改变。
王瑞还建议,产品研发中要从纤维制品废弃处理及回收利用的角度考虑,以及从节省资源、减小污染及降低成本方面进行考虑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华冠雄认为,企业首先不能太过于依赖设备的进步,而是应该在生产工艺上下工夫。衡量企业效益的方式不应该以吨纱利润计算而是应该以规模效益或几台效益来计算,企业应该不断地进行产品优选,通过分析淘汰盈利能力差的产品。
设备、器材要跟得上
产品的发展离不开纺纱设备、器材技术的支持。国产的纺纱设备器材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新型纺机产品得到了棉纺织企业的认可。
山东孚日集团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采用了经纬纺机生产的集落细纱长机设备。据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树明介绍,集落细纱长机具有占地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性能稳定、成纱质量好等优点,公司2013年先后引进101台经纬纺机生产的集体落纱长车,运行良好,质量稳定。
“随着落纱装置、理落管装置、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序和机加工精度的提高与日趋完善,国产集落细纱长车各方面性能会更加稳定、可靠,性价比更高。集落细纱长车品质提升符合纺织企业实现高速、高产、高质、低耗、省工的发展趋势。”张树明说。
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采用的国产粗细络联,可实现纺纱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连续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用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在纺纱器材方面,安徽华茂集团副总经理倪俊龙认为棉纺织行业对纺纱器材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高度关注性价比转变为更加关注器材的质量,虽然近年来我国纺纱器材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但与国际最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未来国内器材企业应该向棉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适应纺纱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强服务。
国产纺纱器材进步的背后是国内纺织机械企业不断创新的结果。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先后在精梳工序梳理器材、梳棉工序梳理器材、精度轴承钢领等主要纺纱器材上进行了技术上的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了现代纺织高速度、高产量、高质量、低用工、低耗料和低耗能的要求。
在细纱关键器材胶辊的使用方面,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欧怀林建议,各个纺织厂各工序的特点对胶辊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不同要求,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各工序的纺纱特点、胶辊的特性及纺纱质量和生产的要求对胶辊进行正确选型,并结合合理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加强维护管理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使胶辊在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信息化助企业转型
在当前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棉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成为了目前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此次会议上,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经纬e系统”和北京中纺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管控集成平台系统为棉纺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王科介绍,“经纬e系统”是纺织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产品,目标是采集纺织车间的机台运转数据、工艺信息、人员信息、设备电量、车间环境温湿度等信息,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设备工艺参数自动化,设备运程控制和远程诊断,车间管理精细化,经纬全流程自动化的成套设备是e系统发挥作用的执行端,e系统是控制端,数据由设备采集后输送到e系统,有后台服务器进行记录、储存、统计、分析,形成需要的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该系统具有加强棉纺织企业各环节的协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多种功能。”王科说。
而北京中纺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管控集成平台系统是指覆盖棉纺织企业经营、生产、工艺、设备、质量、能源、环境等全方位高度集成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系统是由“管”和“控”两大部分信息系统组成。其中“管”是针对企业物流、人力、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一体化的管理软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ERP;而“控”是指通过智能仪器仪表设备对机台运转状态、产品质量信息、能源消耗状况、生产环境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对其过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通常称之为在线监测检测控制系统。
中纺达副总经理刘斌指出,该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多项便利。不仅可以提高订单跟踪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支持企业运营效率提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缩短库龄,同时形成一个管控一体的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