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0万元起家,到如今身家超过200亿元,54岁的周建平用26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历经波折最终在2014年完成上市的海澜之家,也将为其未来的财富增长空间埋下巨大的伏笔。
在2014年中国家族财富榜上,周建平排在第13位。
投30万元承包乡镇企业
从新桥第三毛纺厂,到A股最大的服装企业,周建平这一步走了26年。
1988年12月,在长江之南、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小镇——江阴市新桥镇,周建平拿出开照相馆积累的30万元承包镇属集体性质的新桥第三毛纺厂时,他在镇里立下军令状:钱,我来出;风险,我来担;企业办成了,是集体的;办砸了,就算我交的学费。当时,毛纺厂共有18名工人。
1991年,周建平一次跟着朋友去当时刚刚崛起的杉杉西服订货,发现精纺的需求很大,但那时全国所有毛纺企业都经营着特别红火的粗纺业务,周建平决定抛弃粗纺转型做精纺——一下子要从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投入1000万元转做精纺,这让厂子里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理解。1994年,海澜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这似乎证明了周建平决策的正确。
着眼于“名牌、规模、人才”三大战略的周建平,使毛纺厂迅速壮大为国内毛纺业的后起之秀,并于1994年6月成立江苏三毛集团公司。1996年,三毛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55亿元,职工5000人,产销10亿元,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居国内同行前列。
1997年,集团开始尝试着利用自身面料的优势,进军金融系统的职业装市场。“职业装销售没有应收款和三角债问题。”周建平做生意很精明。那时,他开始考虑品牌的问题,这是原来生产毛纺面料未曾深入涉足的领域。
在他眼里,打造服装品牌非常简单,无非是“好的形象代言人+大量广告投入”。2001年周建平请梁朝伟做形象代言人,梁朝伟于是成了江阴和张家港老百姓艳羡的“700万元人民币身价”的“梁天王”。 借投拍广告的机会,周建平不顾企业元老们的极力反对,把“三毛”改为“圣凯诺”。“有舶来品的洋气,感觉更高档。”周说。
形象广告一推出,海澜就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经销商的电话,要求代理该品牌,但周建平却不改圣凯诺职业装的定位,只面对机构用户接职业装订单。表面上失去了大量零散消费者的客户群,却使海澜集团现金流有稳定保障。
周建平造势,形式上的东西做得足足的,但心底里却清醒得很,哪些是给别人看的,哪些是自己要牢牢把握的。
2001年,三毛集团公司更名为海澜集团公司。
借壳上市成A股最大服装企业
海澜之家的正式成立,要追溯到2002年。
2002年年初,周建平按照往常惯例赴国外进行市场考察,这次他去的是日本。在日本期间,有两个日本服装品牌丰富的品种、大众化的价格、量贩式的自选购买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了印象。
回国后,周建平立即效仿这一模式,成立江阴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
在经过紧锣密鼓的市场调研和品牌策划后,2002年9月,“海澜之家”第一家门店——南京中山北路店正式开业,这种全新的、自选式购衣模式为中国服装营销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定位“男人的衣柜”让人们记住了海澜之家。每个卖场内,成年男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正装到休闲所需的四季服饰一一陈列;传统“人盯人”的导购模式被彻底摒弃,所有产品按品种、号型、规格分类出样,消费者根据导购图自主选衣,只有按响货架旁的按铃,才有服务人员来提供帮助。
紧接着,“海澜之家”在全国15个城市开设了25家直营店,随后又陆续吸纳了25家有实力和经验的加盟商。截止到2003年底,海澜之家共拥有50家专卖店,销售收入2亿元。
在海澜之家工业园,被周建平称为“总部大脑”和“神经中枢”的研发大楼和物流园隔路相望。整个产销流程中,海澜之家掌握了上游的“产品企划、品牌管理”,各地供应商将产品集中到物流园后再统一发往全国门店,中间的“成衣生产”环节则被外包出去。
随后,海澜之家以破竹之势迅速发展。到2013年,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净利润14.7亿元,门店数量增加至3210家。
企业规模的日渐壮大激发了海澜对资本的渴望。2012年5月,海澜之家试图冲刺IPO,但却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并未阻挡周建平的步伐,2014年4月3日,凯诺科技发布变更证券简称公告,公司名称“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自4月11日起,凯诺科技股票简称变更为“海澜之家”。至此,海澜之家借壳凯诺科技实现上市,市值超过400亿元,成为A股最大的服装企业。
日益扩张的海澜版图
“我要和优衣库拼了!”去年9月3日,50多名机构人士集体调研海澜之家,在投资者见面会上,周建平发表了海澜之家实现资产证券化后将直接叫板优衣库、进军全球化的激情演讲。
当时不少人认为老板在吹牛,一年过去了,公司靓丽的业绩证明了一点:海澜之家不是说着玩的。2010年公司终端零售40亿元,2013年即超过120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90多亿元,公司高管称几年内做到500亿元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海澜集团的产业主要包括服装产业、金融投资、商业投资、文化旅游四个方面。
其中服装产业以海澜之家为代表,业务涵盖高档精纺呢绒、高档西服、职业服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品牌服装的经营。目前公司下属有“海澜之家”、“EICHITOO”、“百衣百顺”和“圣凯诺”四大服装品牌。
金融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船舶投资两方面。股权投资方面,2000年至今,海澜集团对外投资了华泰证券、圣农发展、广东发展银行、江苏银行、北京暴风科技等30多个项目,其中圣农发展、华泰证券、东方日升、龙力生物、爱康科技已成功上市,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投资包括投资建立曼巴特购物广场和海澜财富中心,曼巴特购物广场是海澜集团进军商业地产的旗舰项目。
文化旅游则涉及到海蓝国际马术俱乐部、马文化博物馆、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广场,以及马儿岛酒店、桃园山庄大酒店、威尼斯度假酒店等一系列酒店。
其中,马术俱乐部的建立是周建平“不走寻常路”的又一印证。2010年,海澜集团投资16亿元,兴建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对此,周建平幽默地向外界表示:“有人说我办国际马术俱乐部是‘不务正业’,和海澜的产业没有任何关系。但我认为,做服装就是做品牌,必须融入很多文化,做强‘马文化’正是集团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
或许,早在2002年,周建平将全国连锁、超大规模、男装自选的创新营销模式引进中国之时,就注定了此后周建平的种种创意之举。未来的海澜集团将在周建平的带领下走向何方,海澜集团的触角又将伸向哪个领域,都值得市场的持续关注。
“永远不做外行”
“天天想改行,永远做外行。再普通的产业,只要站稳‘龙头’就有回报。”说起自己的发展经验,周建平始终认为坚持主业是第一要务。
一年来,他亲眼目睹周围不少同行开始转向房地产、金融投资等热门领域。这其中有人靠“赚快钱”迅速致富,有的企业却从此销声匿迹。“‘转型’不能简单等同于‘转行’,有人选择从零开始在别行血拼,我就在老本行里精耕细作。”
但坚守本行不意味着没有突破。超市化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自主品牌、商业连锁……几乎每年,企业都在向新的领域跨越。
“人才培养要闭着眼睛投入”
周建平说,只有储备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才能实现企业“基因”转型、获得持久的创新活力。
本着这样的理念,十余年来海澜集团在人才培养及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已累计超过20亿元。2013年,海澜人才公寓共10万多平方米先后交付使用,可容纳近1000户人口居住的精装修公寓专为外来大学生准备,毕业生每月支付低廉租金即可拎包入住。
“光有思路而没人落地实施,一切都只是空谈。在人才的投入上绝不能斤斤计较,要闭着眼睛舍得投钱。”周建平期待,高层次人才将会在下一个10年助推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转型升级,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世界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