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市场还给棉花、还给棉企是历史的必然。
从2011年开始的国家临时收储政策虽然保障了产量、稳定了市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棉花产业链,造成国内棉纺企业的窘困。当时,国家制定收储价主要是从粮棉比价角度考虑,但国内粮食收购价刚性上涨态势难以改变,故而棉花收储价也“水涨船高”,目前看来这一机制并不完善。
应该说,棉花直补政策是市场倒逼出来的。目前,进口棉与国产棉价格差每吨高达3000元,棉花价格扭曲,国家临时收储政策肯定会难以维持。
棉花收储终结,棉花直补政策落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让棉花真正回归市场。将来,国家制定棉花市场调控政策时,一定会思考如何处理好棉花和其他农产品的战略定位、棉花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以及进口棉和国产棉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仅从比价角度考虑。
从目前来看,棉花直补政策定会保障棉农基本收益。2013年我区籽棉收购价在8.7元/公斤,按照单产300公斤/亩计算,收成在2610元/亩,扣除成本,净利润也在600元/亩左右。
从市场反应来看,棉花直补政策可降低皮棉价格。今年初,国家刚宣布在新疆地区实行棉花直补政策试点,国内棉价在短时间内就下降了15%。直补政策提高棉农转嫁成本风险的能力,加工企业收购到的实际籽棉成本就会低,皮棉价格也将相应下调。
从全局来看,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直补政策无疑是想稳定新疆种植面积。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国家棉花大局则稳。
新疆棉花总产量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直补政策目前只在新疆启动,未来是否会在内地试点尚未可知。内地如果不实施直补政策,棉农收益势必下降,与新疆规模化种植不同,内地棉花种植多为小农经济,再加上内地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多样化,一定会造成部分棉农转向其他作物。
最新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意向植棉面积减少10.7%,其中长江流域减少12.1%,黄河流域减少17.4%;西北地区减少4.9%。
从市场角度来看,内棉价格决定成本,外棉走势决定价格,国内棉价使得多数棉纺企业几乎无利可图,棉花直补政策收缩内外棉价差,中长期是利好棉纺企业,棉产品成本的下降必将帮助国内棉纺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