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国财政部日前宣布正式启动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的发行程序后,中国人民银行13日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进展,可谓提挡再加速。
然而,即便在人民币国际化最大受益方——外贸企业经营者眼中,真正的国际化依然“言之尚早”。“从企业当前经营而言,我们迫切地盼望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彻底终结对企业成本造成重大影响的汇率风险,增大利润空间。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深厚‘内功’基础上,否则将有害无益。”13日下午,正在济南筹划建立外贸资源整合平台的青岛星汉运通商贸有限公司(下称“星汉运通”)总经理程金波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宇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才刚刚“破冰”。“趋势是一定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什么障碍?真正实现后,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和冲击?这些问题必须解答清楚。”
心惊胆战
13日下午来到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三铭国际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三铭”)。这家成立于1983年,主营中空玻璃生产线、铝合金门窗加工设备、医用设备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制造企业,曾出口创汇逾5000万元。
然而,近年来的外贸“寒流”,山东三铭也难以幸免。“现在外贸生意不好做,我们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已经收缩了不少,没大开展了。”该公司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对导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山东三铭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海关总署13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一至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3.8%、1.8%和7.2%,出口增速分别为-6.1%、3.4%和12.8%。“预计今年四季度,外贸形势将继续好转。但想持续三季度的反弹幅度,比较困难。”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白明看来,基于此,要完成全年7.5%的外贸增长目标,任务艰巨。
程金波所在的星汉运通,主要从事国际物流、精细化工、特种机械出口等业务,客户多来自巴西等南美国家。“为规避汇率变动影响,保证利润空间,我国很多跨国出口企业会借助第三方金融开放区域,例如香港地区、新加坡等进行外币转换,其中香港最为集中。这样进行人民币结算,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也能节省一部分可观的兑换成本。”程金波说。
在他看来,近年来人民币整体上表现出的升值趋势,对于以国际物流为代表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的外贸产业而言,影响相对较小。“但像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出口产业,利润太薄,整体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受到的冲击可能是致命的。”
14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408,人民币较上一交易日升值38个基点,刷新今年3月20日以来近7个月的高位。
这一数据让武汉一家从事服装家纺对欧美出口的外贸企业的总经理许飞叹了口气。“随着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服装家纺产品固有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国际需求仍然疲软,增速放缓。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态势,已经淘汰了不少规模较小的纺织外贸企业,但幸存下来的企业日子依然不好过。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每一次抬头,都让我们心惊胆战。”
对于许飞而言,在国庆黄金周前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发布的“人民币可以对欧元直接交易”的消息,无疑是一大利好。
“人民币和欧元直兑,可以规避美元作为中间价带来的汇兑风险,企业利润更有保证。”但许飞也坦言,短期内是否可给外贸企业带来实质利好仍有待观察。“虽然以美元作为中间货币有很多弊端,但毕竟以前长期使用这一操作方法,比较熟悉。最重要的是,客户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还较低。同时,由于可以利用杠杆效应通过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且国际市场上美元通过信用证实现的贷款利率水平远低于人民币等因素,客商更愿意使用美元结算。若外贸企业的话语权不足,是不敢给客商提要求的。”
突飞猛进
“我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国,但人民币却不是第一贸易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肯定的,如今也已取得不小进展。”白明斩钉截铁地说。
今年以来,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建设进展迅速,我国先后签署了5个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涵盖了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等地,同时在韩国首尔也建立起了人民币清算系统。随着全球清算系统的完善,今年人民币跨境结算保持快速增长。央行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77万亿元,同比增长55.90%。
“同时,人民币与外币互换和直接交易进展同样突飞猛进。2008年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0多个境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继人民币对日元、澳元、新西兰元开展直接交易后,今年6月人民币兑英镑的直接交易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启动,对欧元的直接交易也于近日展开。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探索。”白明说。
在张宇看来,人民币与一些重要外币的直接交易,不仅为交易双方节省了通过美元进行交易产生的汇兑成本,而且有利于摆脱美元这一中介,形成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直接汇率,最终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此外,人民币也在逐渐进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13日,英国财政部官员以及承销商辛迪加在伦敦向投资者进行了人民币国债发行路演。“据我所知,欧洲央行也有将人民币纳为储备货币的意向。同时,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货币,只是尚未向外界公布,其中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白明透露。
仅为“破冰”
不过,即便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诸多耀眼成绩,但白明依旧把其目前的发展程度定位于“初级阶段前的探索阶段”,张宇也将此仅称作“破冰”。
张宇认为,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关键是看其能否有效兑换。虽然我国已与许多境外货币当局签署互换协议,但那只占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太低,缺乏有效的外汇管理体制,尚不能进行风险管理,这些都是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内部因素。来自美国等方面的国际压力也不可小觑。”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统计数据来看,人民币离成为核心储备货币也还有很大差距。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在全球各国已报告的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重高达60.7%,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欧元资产,占24.2%;英镑和日元资产分别各占约4%;澳元和加拿大元资产分别各占约2%。美国财政部官方网站显示,目前美国外汇储备中只有欧元和日元资产。
“因此,对待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进程,我们必须冷静。这需要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个庞大课题,并不是单一的货币问题。”张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