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惠誉评级全球主权评级主管詹姆斯•麦考马克(James McCormack)
对于欧元区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问题,决策者和分析师的看法略有不同。但是,欧元区存在增长问题,已是大家的共识。准确找出影响欧洲经济的问题才能制定最有效政策。比如,领导人是应当把重点放在创造灵活性更大的劳动市场,并发展非贸易部门的竞争性来解决供给面的限制,还是应当优先采取激励措施,刺激需求?
虽然相关争论尚无定论,但政策导向是明确的。在增长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且仍在下降的情况下,要求财政宽松的呼声日益得到支持。决策者对更灵活地解读欧盟预算规定带来的好处,以及在规定上稍做变通,允许部分类型的支出(主要是投资)或预算超支(同时推行结构改革政策)的做法,已经进行公开讨论。甚至连欧洲央行行长Mario Draghi在最近的Jackson Hole会议(杰克逊•荷尔会议)上也提到要让财政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研究财政政策走向之前,应当先回忆一下近期的政策动向。衡量财政政策经济影响力的最现成的一个指标就是周期调整后基础财政收支的年度变化。简单从分析角度看,这其实是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财政刺激(如果财政政策支持增长,即为正向,如果政策是紧缩型的,即为负向)。
根据最新的欧盟数据,2011年以来欧元区内负向财政刺激力度一直稳步下降。也就是说,基于经济前景而做出的最大程度的财政紧缩措施发生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而自那之后,紧缩一直在不断缓解。但在这一趋势中也有例外,即塞浦路斯和爱尔兰,这两个地区的负向财政刺激一直很大,而且整个欧盟也有类似情况。
欧洲财政政策缓慢、稳步放宽的原因至少有四个。
第一,债券市场不太容许市场整顿,整个欧元区收益大幅降低,特别是那些外围国家更是如此。眼下决策者担心的是定价过高,因此降低了市场采取的维持财政可持续性的政策谨慎度,尤其是2011和2012年时更为明显。
第二,许多国家都有一定程度的“财政疲软”,疲软会让国家对进一步紧缩施加切实的政治层面限制。公众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决策者设法摆脱经济危机时,应当避免采取过分紧缩政策。但遗憾的是,欧洲大部分地区实行的财政紧缩并不是一次性措施。最近,IMF的财政监察官确认,如果想实现中期债务或结构平衡的目标,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包括欧元区的那些发达国家,仍然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调整。财政疲软会延迟(但不会干扰)必要的调整行为。
第三,近期欧元区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第二季度GDP增长数据均表现不佳,这表明决策者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措施。在增长停滞或下滑的背景下,供给面措施可能会被看做是拿中期方案应对短期问题,因此不足以解决增长和就业方面的迫切经济需求。
最后, 还有一个相关问题可能会被过于简单化,那就是需求面的刺激措施一般被看做是中期成本分散、短期效益集中,而供给面措施则更多被看做是中期效益分散、短期成本集中。从政治层面看,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决策者总是更愿意采取需求面刺激。
欧洲放宽财政政策的目的很明确。当前债券市场状况有利,经济状况不利,且经过这些年的紧缩,公众盼望能出台短期的政策支持。但即便如此,鉴于欧元区各方利益,以及该区域不久前还被政策框架中的部分问题所困扰,决策者需要对政策目的进行澄清说明,并要保证国家政策与确保统一货币区的完整性完全一致。
具体来说,决策者要承认,欧元区需要供给面的结构改革,且同时要采取更及时的财政措施作为支持。以前面对深化财政问题但也成功采取结构改革的国家包括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另外,同样重要的还包括决策者要切实努力实现中期财政整顿。如果大家认为财政规定被打破多于被遵守,那么市场对欧元区的看法可能很快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