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税收较去年同期的206亿美元增长了20%。但公司利润净亏损4.37亿美元,比分析师预期的还要糟。
有分析师大胆的指出:从企业的亏损来看我们要担心的并不是亚马逊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而是你对其CEO 贝佐斯的信任度有多深,你愿意为它的未来宏伟商业版图等多久。
像很多新兴企业一样,亚马逊不看中盈利,而诸多有远见的投资者也不吝啬为其投钱,但就今年的股市来看,亚马逊股价已经跌了20%,表现相当糟糕。
客观的看,亚马逊是全美最有野心的科技公司,但盈利最少这个问题着实让人们感到困惑。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在网站上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也会把盈利的每分钱,甚至更多的资金花费在全球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建设上,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网络零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征服全球电商界,亚马逊以残暴著称,除了自己的消费者它对所有合作商都刻薄小气。亚马逊向来崇尚“顾客就是上帝”,但对待它的竞争对手、供应商甚至员工都是业界出了名的恶劣。
《新共和》杂志编辑富兰克林福尔认为亚马逊就是要做垄断。如果他拓展自己的视野,他会发现亚马逊仍与其他世界商业巨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沃尔玛的市场价值比亚马逊高出1000亿美元;阿里巴巴,作为一个中国版的易贝和亚马逊的混合体,刚拥有了全球最高公开招募股份。因此并不能说亚马逊是一个垄断企业。
亚马逊在电子书出版领域占据着龙头的位置,杂志编辑指出它支配了美国大约40%的图书市场。
但是如果亚马逊称得上是一家零售垄断企业的话,那么“垄断”这个词将毫无意义可言。尽管将天然气、食品、饮品、建材零售商排除在外,电商零售市场也不及整个美国零售市场的10%,而亚马逊又仅占美国电商零售市场不到20%的份额。总的说来,人们在谈论一个在自己的行业领域竟拥有不到1%的市场份额的毫无盈利的公司。
如果拥有1%的销售总额的企业就能称作是垄断企业的话,那么许许多多的垄断企业就遍地都是。拥有2.5%智能手机销售份额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也会与垄断沾边。拥有碳酸饮料销量的2.9%,那么全美饮料公司沙士达山和纯先生的生产商正垄断美国软饮料行业。如果要阻止亚马逊,那么就真的必须阻止沙士达山苏打水的垄断行为。
讽刺的是,在同一天《新共和》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亚马逊的封面文章,《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贝佐斯正在曼哈顿开实体店与实体产业竞争。并认为这是一种破坏行为。
为什么亚马逊要开一家实体店?因为那是人们买东西的地方。从电子商务的便利性来说,零售业的模式仍是人类浏览货架和打折货柜,将物品带到收银台,然后大包小包地走出商店大门。
福尔的文章中最有趣的一部分是,他承认不论怎么样,亚马逊是一个垄断企业(其实不是)或一家美国零售业内的主要公司(事实它是),而消费者则是它的衣食父母。
在面对如何处理亚马逊时,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自己是同谋。我们都被大折扣迷得神魂颠倒,比如每月的自动送递尿布、免费的“超级电影”,精美的礼品包装,商品包邮的两天送达的服务,以及通过同一平台购买鞋、书籍、豌豆或马桶。不过,消费者对亚马逊远远超过迷恋这个程度。的确如此,如今我们期盼到了这类的便利快捷的服务,好像这是消费者与生俱来的权利一样。这样的服务已完全进入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中。
进一步说,数字化资本主义带来的便利性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具诱惑的,它在优化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亚马逊的员工施加了巨大压力。试想,是不是在亚马逊买一次尿布就等同于在道德上赞同亚马逊货仓员工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当他们订阅亚马逊金牌服务或拥有亚马逊信用卡时,亚马逊员工们又会是在何种高压下作业?
这是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但它们与亚马逊的神话般的垄断地位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美国政府认为仓库工人应该得到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条件,我们不用通过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小组来使之得到改善,只需颁布新的法律,不要让消费者毁了这笔双赢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