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116届广交会在琶洲展馆顺利闭幕。记者从广交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于传统市场复苏乏力,新兴市场需求疲软,本届广交会采购商与会人数和出口成交金额再一次出现环比“双降”。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广交会不断提升整体参展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企业也更加注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人数和出口额小幅下降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介绍,本届广交会采购商与会人数186104名,分别来自211个国家和地区,人数比115届小幅减少了1.07%。其中亚洲采购商仍然是与会的主流,占54.94%。
受埃博拉疫情等影响,非洲采购商与上届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了13.77%。
国际连锁企业与会情况也有小幅下降。共有1329户国际连锁企业与会,环比减少8.29%;人数3182人,环比减少6.16%。此外,到会超过10次的老采购商共51292人,环比减少0.36%。
与此同时,116届广交会成交额也小幅下降。本届大会出口成交额1792.03亿元(折合291.6亿美元),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影响,比2014年春交会同期下降6.1%。其中对欧盟、美国、金砖国家、中东和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成交下降幅度在4%—19%。
刘建军表示,在外贸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短单已经成为常态。本届订单中,中短单超过八成,其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7.5%,3—6个月的中单占35.6%,6个月以上的长单仅有16.9%。
上述数据也得到了企业的印证。“欧洲市场订单量减少了40%!”安徽技术进出口公司展位负责人訾葆春忧心地说,他们公司主营户外用品及箱包产品,传统市场集中在欧洲和美国。由于产品设计主要针对欧洲市场,品种较为单一。随着近几年欧美市场的出口订单数量不断萎缩,生存压力陡增。
企业探索新举措求生存
新形势下,外贸企业为了求生存,在技术、品牌、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新举措。
刘建军介绍,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新的经济形势,本届广交会创新展览题材、招商模式、信息交流和展览服务,通过提升展览实效来助力参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本届首次尝试进、出口展区融合办展,第一期的境外家用电器和第三期的境外家纺用品参展企业,与中国大陆同题材参展企业同台展出。不论境内外的企业都反映,新模式有助于行业上下游、境内外联动发展,参展效果明显,观众专业性强。本届还增设了新能源和宠物用品展区,参展企业表示,平均接待采购商数量比以往增加了。
“如果采购商坚持要求贴牌,我们宁愿放弃订单。”HOTANT副总经理巫英宁坚定地说。HOTANT是一家生产高仿真动物模型的企业,从10年前成立之时就坚持自主品牌。为了保证精品,产品从原材料、设计、雕刻、翻模到上漆,每个程序严格把关,雕刻工匠师傅平均从业年龄在15年以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就连一只手掌大小的飞鸟,其羽毛的纹路都非常精细。凭借好品牌和优质的产品,HOTANT欧洲市场年均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企业还打开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市场,发展势头很好。
还有的企业另辟蹊径。连云港(601008,股吧)飞雁毛毯公司从2010年开始拓展南美和南非市场,“受贸易壁垒影响,南美市场对成品毛毯的纤维细度要求很高,常规成品无法通关。怎么办?”销售经理李军说,企业于是不做毛毯包边,卷成圆筒状以布卷名义装箱运输,并为经销商提供缝纫机自行包边。此举不仅提升了利润,而且由于圆筒状毛毯占容小,集装箱的装箱量更大,还降低了运费。仅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就达到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