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棉花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今年9月16日《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地,标志着实施了三年的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正式谢幕。11月初,山东、湖北、甘肃等9省区棉花价格补贴政策也已明确。我国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这对棉花上下游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进入棉花“后收储时代”的新旧政策交替之时,中国棉花产业将迎来艰难痛苦的转变。据了解,虽然内地棉花产区价格补贴政策明确,但由于各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尚未落地,目前棉农惜售、加工企业不愿意收购,甚至因种棉花收益低导致有的棉农拔棉改种其他农作物。
近两年来内地植棉面积连续以10%左右的速度减少,而新疆植棉面积基本稳定略增。明年内地植棉面积下滑幅度将继续扩大,新疆植棉面积将保持稳定。
北京青麦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棉花首席分析师王晓红也表示,近30年来内地植棉面积总体处于下滑中。预计2014年长江和黄河棉区棉花面积仅有203万公顷。
山东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这几天山东省发改委来德州调研,征询意见,争取尽快出台棉花价格补贴的细则。”
新政会使内外棉价差缩小,对国内纺织企业有利。但政策调整也会使棉花价格下滑,价格下跌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棉花产业面临的困境短期难以解决。
坐等棉花补贴细则 棉农惜售企业观望
11月初,中央财政补贴内地棉花主产区的范围和标准确定,内地补贴范围为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肃9省区,2014年度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新疆的补贴标准此前已经出台,棉花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低于此价格则由政府补贴。据了解,中央财政给主产棉省的补贴依据为国家统计局确定的棉花产量;补贴方式由各省自主决定,可选择按面积或按产量补贴。
然而,棉价到底按什么补?补多少?补给谁?各地的具体方案及细则均未出台,内地棉市陷入了“迷乱”之中。实地调查显示,河南棉市交易冷清,多数棉企减少收购量,等待补贴细则出台。棉农普遍担心细则落地执行问题,多数棉农对最终能否申领到补贴款担心。与此同时,加工企业不愿意收购棉花。据媒体报道,由于轧花厂普遍担心后期棉花价格继续下跌,收购意愿不强,加上籽棉收购价格远低于棉农预期,造成棉农惜售,湖北、湖南很多棉农的籽棉出现积压。安徽、江苏一带,一般400型企业一天收购籽棉3万斤~5万斤,与去年同期的20万斤~30万斤的规模难以相提并论。
马俊凯表示,10月中旬德州地区棉农交售进度仅10%左右,比正常年份低20%左右,不少农民已拔棉种麦。由于政策细则没出台,目前棉农依然惜售,棉花加工企业有少量收购,但收购的大多是天津、河北产区的棉花。现在山东德州籽棉的收购价为3.2元/斤,而去年为4.1元/斤,收购价实在太低,棉农卖棉意味着亏本。
王晓红分析称,现在棉农不敢交售籽棉,棉企大多停工观望,预计这种僵持状态将持续到补贴细则具体出台之后。虽然按每吨2000元的价格补贴不足以补足今年棉价下降至少6000元/吨的损失,但对内地农民来讲多少也算有些安慰。由于内地补贴政策发布较晚,籽棉采摘基本完成,前期已经交售的部分籽棉基本上没有票据。现在要核实棉农的面积和产量都很难,从而导致各省市补贴细则难以出台。
棉农收益低无奈“弃棉” 内地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按照山东德州棉协的测算,今年棉农种植一亩棉花的直接成本560元、人工费用1100元(种棉用工量多,每亩用工22个,按每人每天50元工钱计算),扣除以上费用后,种棉每亩纯收益只有160元左右,远远少于种粮的收益,从而导致有的棉农拔棉改种其他农作物。马俊凯介绍,今年山东德州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为68万亩,比去年下滑了40%左右。
不仅是在山东,其他棉花产区种植面积也在减少。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度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223.4万亩(2012年度为277.7万亩),同比减少19.6%;总产量16.3万吨(2012年度为20.9万吨),同比减少22%。目前河南市场籽棉均价在3.2-3.3元/斤(统收),按照河南地区单产500斤/亩计算,植棉收入在1600元/亩左右,除去植棉总成本1160元/亩,净收益440元/亩。而当地辣椒市场价在6.0元/公斤,单产500斤/亩,毛收益在3000元/亩左右。因此,农民“弃棉”就不可避免了。
王晓红介绍:近30年来,内地棉花种植面积总体处于下滑中。1983年长江和黄河棉区植面总面积达到了563万公顷,1999年减少到268万公顷,以后有所恢复。然而,最近10年又连续大幅下滑,预计2014年长江和黄河棉区棉花面积仅有203万公顷。除非有重大意外事件发生,否则内地棉花面积减少的状况可能要持续5年,棉花种植面积最终将下降到150万公顷以下。内地棉花产量150万吨~200万吨,新疆400万吨~500万吨,其余通过进口棉花来满足,这将是国内棉花供需平衡较理想的状态。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测,201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630万吨,与上年度基本相当。中国棉花产量预计为650万吨,同比减少7%,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萎缩。预计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市场连续第三年度供应过剩。业内人士表示,内地棉价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趋势,但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棉花“后收储时代”,棉花上下游产业链必然会面临阵痛。近几年来,不限量收储使国内外棉花价差一直处于高位,国内纺织企业经营长期处于被动之中。
由于目前处于收购期,农业发展银行对棉花收购的支持仍带有很强的政策性,预计收购结束后市场化进程会明显提升。当然,棉花市场的完全市场化取决于配额及关税政策的调整,棉花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战略调整基础上的转型升级。
王晓红表示,新政给棉花加工企业带来了挑战,前几年收储期间只管加工不愁销售的好日子没有了。棉花加工企业必须重新关注市场、寻找客户、重视质量,一些棉企会被淘汰,也有一些棉企将会做强做大。对于棉花流通企业则是机遇,收储政策终结后,棉花流通企业将会再次活跃。对于棉纺企业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对棉花价格和棉花质量都有了发言权,棉纺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符合自身质量要求的棉花。忧的是没有了收储政策后,棉花价格波动必然加大,变化不定的价格波动也可能给纺企带来损失。另外,棉花价格下降也会导致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压低棉纱采购价格,对棉纺企业而言,未必能够得到棉价下跌的好处。
针对现在棉花市场的现状,山东德州棉协呼吁,政府应“尽快明确内地棉花补贴具体政策,以利于棉农安排生产、适时销售,棉企也可及早安排收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