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中旬因为现货紧张导致的短期反弹后,近期棉花市场跌势流畅,期货市场由14000下跌至目前的12500左右,现货市场也由15000左右下跌至目前的14500附近。下跌的逻辑比较充分:一方面是新棉上市进度已经加快很多,疆棉内运也比较顺利,供应紧张的情况好转明显;另一方面是新棉收购价格逐步下调,市场心态悲观。山东某大厂大幅下调到厂收购价也对市场产生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应该说,近期市场的下跌合情合理,但对来年的市场,笔者并不悲观。
内外价差缩小,有望刺激需求
今年4月以来,受国储抛储价降低影响,国内外棉花棉纱价格差异缩小明显,导致进口棉花和进口棉纱均出现明显的回落。进口方面,比较今年和往年的棉花和棉纱进口数据,5月以来均出现明显的回落。对价差反应最为直接的棉纱进口,5月以来一直维持在15万吨左右,5—8月同比去年累计进口减少12万吨,而去年9月—今年4月的8个月累计同比进口增加20万吨。棉花价差的缩小,将使国内棉纱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通过统计往年的价差收据,如果按照目前的现货价差,估计棉纱进口可能回落至180万吨(以目前的每月15万吨计算)。如果按照期货市场的价格预计,可能回落至130万吨。取一个中间值,假设150万吨的棉纱进口,那么我们国内需求可能在830万吨,较去年增加80万吨。
政策支撑,国内供应相对偏紧
今年政府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尽量控制供给,确保农民的新棉完成销售。采取的措施有试图将1%关税的配额和新疆棉搭售,鼓励企业用新疆新棉;可能不再增发其他形式的进口棉滑准税配额等。此外,政府也表示,今年储备棉的策略是明年3月棉花收购加工基本结束后,在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且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视新棉销售进度,国家按照不打压市场的原则再投放部分储备棉,满足市场需要。
按照USDA11月初的预计,中国的产量在653万吨,需求在816万吨,调整和我们的预期基本一致。但总体而言,缺口为163万吨,减去90万吨的1%关税配额,还缺口73万吨,可能会通过40%关税进口、抛储和加工贸易配额来满足。但是,在国内新花销售完成较好以前,其他的供应渠道是被政策限制的。因此,在前期,国内供需状况将保持不错的状况。
货币政策宽松将缓解实体企业困境
上周五,央行时隔两年降息,矛头直指过高的实体资金成本。随着货币政策全面宽松的开启,纺织企业将迎来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企业的资金成本下降,如果后期央行降准,资金紧张的情况还会缓解,经营压力会减小。二是央行降息和美国未来将加息导致内外息差缩小,或将导致人民币贬值,对内地纺织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近期棉花维持弱势,远期价格会回升。近期市场的主要矛盾是对接下来几个月的供应增加的悲观预期以及美棉跌破60美分对市场的影响。但随着货币政策全面宽松,内外棉价差缩小,未来国内的棉花需求将升温,在供应明确的情况下,远期价格会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