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产业作为内蒙古的民族产业,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随着市场的无序竞争,中国羊绒最大原产地内蒙古的羊绒竞争力下降,宁夏、江苏、河南后来居上,内蒙古的羊绒产业已经站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羊绒看内蒙古的时代,或许正在远去。
为了更好发展内蒙古的羊绒产业,2013年内蒙古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13(74)号文件《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在所有内蒙古羊绒企业看来,这或许是内蒙古羊绒业的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日前,到基层了解内蒙古羊绒产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产业蜕变之一:文化与羊绒水乳交融
郝续宽,维信(内蒙古)羊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专注羊绒产业二十二年,作为羊绒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领头人,郝续宽认为要想振兴内蒙古的羊绒产业,龙头企业必须要敢于担当。记者的手里拿到一份维信羊绒集团全力振兴羊绒产业的思路、内容和建议。郝续宽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要穿时尚,穿品质,还要穿出文化内涵。“内蒙古羊绒企业要认识到,正面临一个新的消费市场,羊绒产品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增加更多的民族元素,迎合市场的需求,适应消费者品位提升。”
在维信羊绒的展厅中央,摆放着融入“阴山岩刻”的羊绒制品,郝续宽告诉记者,“阴山岩刻”代表河套文化,是河套所有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阴山岩刻”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从文化层面来说,企业的产品、信誉也需要文化来支撑,将河套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这样既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也可以将“阴山岩刻”这个本土文化推向世界。
与郝续宽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呼和浩特市泽润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任雪梅,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羊绒企业,所有的产品都依靠电商来销售。
今年是马年,任雪梅将马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围巾中,并与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景区携手,对其进行销售。她告诉记者:“春夏是内蒙古旅游的旺季,我们为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准备了最真诚、最能代表内蒙古传统特色的礼物——马上有为(围)以马为主题的系列围巾,马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吉祥物,象征刚健、高昂、昌盛、发达,同时又契合了2014年马年的大主题,所以这一系列很好的寓意,很能迎合当下时尚话题。”
产业蜕变之二:电商与羊绒产业结缘
作为羊绒大省的内蒙古早已走出手工作坊的时代,羊绒产品已经走进大规模机械加工与传统手工相结合的规模化生产时代。
量与质的提升让内蒙古的羊绒企业并不担心销路,但从去年开始,低迷的市场与成本的增加让许多企业入不敷出。内蒙古盘古羊绒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坦言,出口的订单已经大量减少,今年4月份公司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现在是订单来了才会开始生产。从2012年开始,内蒙古盘古羊绒集团开始网上销售,随着人们消费方式不断转变,网络销售逐步成为盘古羊绒集团的重中之重。
王仁敬是一个90后的小伙,他现在是内蒙古盘古羊绒集团电子商务部部长。他告诉记者,现在网络销售占公司全年销售量的20%,最难的还是接受度。羊绒制品销售从生产到成品需要经过收绒、筛选、成形、设计、制衣等多道工序,这就导致羊绒制品成本较高,加上企业投入及利润,中间商的加成,好的羊绒制品动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这样的价格在实体店消费者还能接受,网上虽然省去了中间商以及运输的成本,但价格下浮的幅度依然有限。如何能让网民接受并消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司虽然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这个过程依旧非常缓慢,现在公司在网上的销售量单月平均为3万元—4万元。
记者走访的几个羊绒企业,都开设了电商销售平台,虽然起步都比较晚,但这一新兴的销售渠道受到了传统羊绒企业欢迎。10月份刚刚结束的“淘宝网·首届内蒙古羊绒节”,单日最高访客人数达242万人,总访客人数达1303万人。聚焦关注内蒙古羊绒节近5000万人次。活动共成交订单近2万笔,售出羊绒产品2.6万余件,为期一周的活动创下了912.1万元的销售记录。单品创造了6000件的销售记录。羊绒企业这种悄然生变的销售模式被业界称为“新的出路”,这条新路虽然被羊绒业界所认同,但很多企业刚迈出了第一步就止步不前。
淘宝内蒙古馆馆长圣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时下,越来越多的羊绒企业加入到电商这个大舞台中来,由于羊绒制品价格、款式等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羊绒企业在线上销售主要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与产品,而没有使电商真正发挥销售的作用,但也有些老牌企业比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依托之前设立的销售网络,使电商与传统销售店面相结合,实现了新旧销售渠道互补。羊绒企业想要真正利用好电商这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只有多学习,多培养电商人才,才能使电商真正推动内蒙古羊绒产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