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减速。11月当月,我国货物出口额为2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比上月的11.6%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进口的减速幅度更大,11月当月进口额为1572亿美元,同比减少6.7%,比上月的增长4.7%整整下滑了1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11月当月贸易顺差高达54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从国别看,对香港出口的大幅减速是中国出口减速的主要原因。11月,中国对香港出口同比仅增长1%,比10月的24%骤减23个百分点,仅此一个因素,就将11月中国整体出口同比增速拖慢了4个百分点。虽然11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速也比上月显著下降,从10.9%降至2.6%,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两位数增长,但这一因素只是将11月中国整体出口同比增速拖慢了1.5个百分点,显著小于对港出口减速的影响。11月中国对日本出口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有所收窄,从上月的同比下降8.1%变为同比下降5.8%,但对中国整体出口的影响很小。
除香港外,中国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出口也普遍减速。11月,中国对东盟出口连续第五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8%降至14.6%;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增速从上月的13.8%降至10.5%;中国对台湾省的出口降幅较大,从上月的28%降至7.9%,但对中国总体出口影响有限,只是将总体增速拖慢了0.3个百分点。
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状况好坏参半。11月,对巴西出口在上月短暂反弹后再度陷入负增长,同比下降9.1%;对俄罗斯出口增速也从上月的7%下降到3.8%。另一方面,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出现提速,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8.1%提高到25.1%,对南非的出口增速也比上月略有改善,从4.8%提高到6.2%。
在外部需求环境中,欧洲经济继续下滑。10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1.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为2013年8月以来首次上升。11月,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双双下滑,其中制造业PMI已跌至荣枯分界线,若进一步下滑就意味着欧元区制造业开始收缩。曾在上月出现反弹的欧元区调和CPI再度下降至0.3%,说明欧元区仍在通缩边缘徘徊。不过,欧洲央行宣布将实施进一步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提振作用,11月德国IFO经济预期指数和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均出现反弹,12月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
美国经济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依然不错,10月的二手房和新房销售量双双环比上升;11月服务业PMI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制造业PMI略有下降,但二者都保持在2011年以来的高位;11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升,12月的投资者信心指数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就业形势良好,11月的失业率为5.8%,与上月持平,当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32.1万,创下2012年1月以来的新高。不过也有坏消息,消费减弱的迹象进一步得到确认,10月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2%,为连续第二个月减速(8月和9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7%和2.3%)。
预计明年出口将维持个位数增长。虽然11月货物贸易顺差再次创出历史新高,但由于11月底人民银行时隔两年意外降息,市场普遍认为明年中国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人民币贬值预期显著增强,实际上这已经反映在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上,仅从11月21日至12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已经贬值超过1%。企业出口新订单情况出现改善,可能也与此相关。汇丰银行最新公布的12月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初值为51.7,比上月的51.1略有上升。如果2015年央行继续降息,则人民币贬值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中国的出口,但在欧盟经济持续低迷,且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的情况下,并不能指望中国的出口表现有显著改善。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