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年春节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快消品渠道当中,小型超市和食杂店表现抢眼,销售额相较于去年增长了10.5%,而大卖场和大型超市则下降了0.9%,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在小型渠道购物,今年上半年,上海便利店同店增长12%,大卖场下滑4%左右(春节销售小型超市上升10.5%,大卖场下降0.9%,11%的差距证明消费者的便利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价格的敏感性也越来越低)。
尼尔森的监测数据显示,小型超市逐渐成为个人护理用品创新和高端化的前沿阵地。牙膏品类在小型超市以17.9%的金额增长速率高速发展,其中销量的增长达到了9.5%(这证明高单价牙膏销售额占比扩大,牙膏客单价提升了8%以上,这不得不给我们一个启示,逐步提升高单价商品占比有助于提升客单价)。
尼尔森对近年来购物者行为监测表明,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购物者的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影响购物者选择门店的前15个因素中,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已经成为门店位置便利性之后,购物者最关注的因素;消费者不再追求简单的低价,而更看重物有所值和促销(生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前十大零售商生鲜占比41%,中国目前仅占20%左右,证明生鲜销售占比会越来越高,重要性也会越来越强)。(以上内容中数据来源于AC尼尔森。)
2014年下半年,上海定位于小众的高品质低温鲜奶正迎来自己的市场爆发期,明治、味全、朝日、延世等越来越多的乳企在把定价超过18元的鲜奶新品摆到优倍旁边售卖,味全在9月中旬上架18.9元的新产品“无调整”鲜奶之后,已遭遇连续两个月连日售罄的局面。有消费者抱怨下班后去超市购买次日早餐喝的“无调整”鲜奶总是买不到。
对这种消费信息反应最敏锐的往往是高端精品超市。短短1个月内,上海久光百货负1层的精品超市Fresh Mart的冷藏架上,更换了3次鲜奶的摆放顺序、促销标签,以及分配给低温鲜奶的货架空间。过去同时由低温鲜奶和酸奶两个产品品类占领的单个冷藏架开始逐渐变得拥挤起来,诸如乔尼牧场、寿尔儿童牛奶、南阳牧场、兰维乐巴氏杀菌奶、三养大关岭牧场等可能都是你过去闻所未闻的牛奶品牌—但就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类似新品牌的数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很快,这些低温鲜奶产品便又被重新挪到了超市内部另一侧空间相对宽阔的冷藏架上进行销售(上述新闻报道告诉我们,顺应趋势,抓住潜力品类,进行培养,能为门店销售增砖添瓦,在三四线城市,高端市场可能还不成熟,但对于日配低温奶系列等肯定大有潜力,我们尚益咨询服务的一家企业,上半年主推养乐多,门店由原来日均400销售额提升到日均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