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二公布的经济数据可谓不喜亦不悲,2014年经济增速降至7.4%的24年来的最低位,但基本实现“7.5%左右”的年初目标。在经济步入“提质减速”新常态的同时,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也指向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余地,宽松不会缺席。
2014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均已揭晓,综合看来显示内需依然乏力,产能过剩尚未得到根本缓解,通缩阴影挥之不去。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GDP数据时再度强调,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下行压力很大。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四季度GDP和预期相差不大,符合‘新常态’的定调,也符合此前‘7.5%左右’的提法,算是一个不悲不喜的表现,考虑到此前多项宏观数据的连续下滑,7.4%的增速实际上略偏正面。”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201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四季度GDP同比增7.3%,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7.2%;环比增长1.5%。中国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年度工业和零售销售分别增长8.3%和12%。单独12月来看,工业和零售销售同比分别增长7.9%和11.9%。
2011年以来中国季度GDP走势图表
中国CPI和GDP走势图
中国工业增加值图表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从12月的数据看,无论是消费还是工业增加值都优于前月,也让2014年年度数据都精准落在预定的目标区间内,而消费的平稳,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基尼系数略有下降,都显示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也符合宏观调控的意图。
“中国正在步入提质减速的新常态,2014年经济平稳收尾也为2015年宏观调控保持此种态势增强的信心,从GDP增长目标看建议调低到7%左右,这也符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增长目标。”她表示。
刘东亮也认为,消费部门的稳定器作用已经体现出来。尽管受到房地产转冷和反腐的冲击,但得益于强劲的就业需求,消费总体回落较为温和,对GDP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50%。“只要不爆发系统性危机,那么在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环境下,2015年就业市场仍有望保持稳定,消费对GDP仍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马建堂周二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面临房地产调整风险和地方债累积风险,不过风险总体受控。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略降至0.469。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
同时公布的房地产数据显示,中国楼市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降至10.5%,新开工、销售等多项指标继续下降。
“房地产的贡献率会进一步下降,这是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成果,”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表示,他指出,从房地产的历史经验看,房价基本上经历过下降后,回升到正常水平会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今年二季度之前维持弱势整理的态势。房价没有显着改善的前提下,行业投资不会明显提升,投资增幅可能回到10%以内。
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数据解读正面,多数受数据提振上涨。澳元AUD=D4上涨,人民币CNY=CFXS在数据公布后走升,中国股市.SSEC继周一暴跌后收复部分失地,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MIAPJ0000PUS小升0.3%。
**今年将是经济转型和承前启后的一年**
鉴于制造业、房地产下行压力依然沉重,市场多判断今年经济增速还将略微下行,但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通过改革来提质增效仍会继续。
“我们判断2015年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三驾马车一升(出口)一降(投资)一稳(消费),全年可能在7.2%左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他认为今年经济存在一些积极因素。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于促改革,而改革会带来新的变化,“一带一路”将使对外开放呈现新迹象,而盘活土地、金融存量的改革也有利于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从这些方面看,2015年可能成为‘承前启后的年份’,为十三五规划打好基础。”
民生证券宏观团队也指出了经济转型中的积极变化。人口红利消褪,低端劳动力供给收缩,国民收入分配向劳动力倾斜,促使服务业、消费等第三产业继续高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经济转向技术进步,从工业增加值数据看,高端装备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表现较好。
不过他们同时称,2015年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方面,尽管货币宽松,但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实际利率依然高企,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增加;另一方面房地产还将继续去库存,投资反弹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还看不到拐点。只有等待过剩产能逐渐出清、风险释放之后,经济才有可能迎来长周期繁荣。
“展望2015,房地产面临人口老龄化和高库存,制造业面临去产能,基建面临资金瓶颈,出口又稳而不强,经济下台阶几成定局。但底线思维之下,稳增长力度将继续加大,货币宽松不会缺席。预计2015年GDP增长7.1-7.2%。”
招商银行的刘东亮则指出,投资增速下滑的势头仍在持续,这一压力仍将是今年的最大负面因素。
他称,虽然12月中央项目增速明显反弹,但地方增速仍在下滑,考虑到今年对地方债务融资的严格限制,依靠中央投资对冲地方投资下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房地产投资尚未企稳,销售端的回暖尚未传导至投资端,地产投资下滑的压力至少在上半年仍会持续;总体而言,投资下滑将进一步拉低上半年GDP增速。
稍早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的出口表现尚可,2014年12月进出口增速优于市场预期,不过全年外贸总值增速3.4%则正式宣告7.5%的目标落空。另一方面,通缩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略回升至1.5%但仍低位徘徊,全年涨幅亦远低于3.5%的政府控制目标,加之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创出27个月最大降幅。
**政策宽松不会缺席**
尽管市场对政策放松的迫切性看法不一,但通胀水平持续位于低位、通缩风险加大,内需不振且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仍高,均为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政策表述,即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14年11月降息以来各类社会融资回升,经济短期有改善迹象,央行货币放松或延后,但从央行核心目标出发,伴随着通缩风险的加剧,放松不会缺席。”海通证券在数据公布后点评道。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认为,宏观经济的各个数字没有预想的悲观,尽管放慢,但都在可控状态,说明前期政策是比较适宜的,整体看没有大幅度调整政策的必要。分别看,财政政策仍是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税收制度改革,减少企业税负。
从货币政策看,还是以稳定货币供应的预期为主,即使是GDP在7.4%仍是较快增长水平。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来看,目前是黄金时期,因原材料和物价等成本下降,人力成本比较稳定,周边环境没有明显的恶化,多数经济体都不同程度企稳,美国速度有所放缓,但前景稳定,我们的主动性的转型的机会是非常适宜的。目前的状况是低水平的平衡,不应该轻易打破。
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发生变化,虽然央行11月已降息,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反而是资本市场在资金推动下迎来一波上涨,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这也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的看法存有分歧。
交行的唐建伟认为,在政策方面,今年货币和财政政策均有空间,可能会扩大财政赤字,降息降准也都有可能。就目前情况看,考虑到外汇占款负增长,人民币汇率有贬值,内外环境变化,再维持存款准备金率在20%的高位已没有必要,降准存有一定空间。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曹阳则预计货币政策将以宽信贷为主,如国开行承担更多政策性银行职能,央行通过PSL来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此外定向PSL可能扩大到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用以扶持中小、新兴产业融资。
降准的次数需要关注海外流动性变化影响,考虑定向信贷规模增加,维持降准次数2次以内,甚至不降准的看法;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市场预期来看,维持1次降息,40个基点回购利率下调的判断。
“至于货币政策,我们认为宽松还是大方向,降准降息的出现只是时点问题。”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毕竟去年11月才降息,到现在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加上定向调节的工具也一直在使用,市场环境比较稳定,央行可能在继续观察。”
证监会和银监会上周末均祭出重拳,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宣布多家券商因融资融券业务违规而受罚,无疑给本轮“杠杆牛市”浇上一盆冷水。中国银监会亦于同日表示,拟对银行委托贷款严格管理,明确商业银行对委托贷款不承担信用风险,对资金来源及用途做出具体限制,禁止将银行授信资金作为委托贷款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