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现状、问题与对策——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5年03月27日

  当前,我国恰逢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结构性矛盾纵横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时期,全面了解中国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对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十分重要。为此,2014年8月至9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4?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并依据国内外企业创新研究的经典理论框架,包括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理论、创新路径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企业家创新认知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等,从创新要素的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家创新特质与意愿、企业创新环境等方面设计了具体的调查问题,并结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历年调查数据,分析了企业创新战略的演变,总结了我国企业近年来创新发展的变化规律,对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与未来做出判断。

  本次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国家税务总局[微博]收入规划核算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微博]市场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与前21次年度跟踪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本次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2014年8月10日发放问卷,截至9月29日共回收问卷2,458份,其中有效问卷2,446份。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性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7%、7.2%、4.7%、2.8%、2.5%、2%、1.9%、1.3%、1.1%和1%。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占68.2%,中部地区企业占19.7%,西部地区企业占12.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1%、29%和60%;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5.7%,有限责任公司占43.1%,私营企业占23.7%,股份有限公司占1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5.1%,股份合作企业占4.4%,集体企业占1.4%(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行业 农林牧渔业 1.9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 5.7
采矿业 1.1 集体企业 1.4
制造业 70.7 私营企业 23.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 股份合作企业 4.4
建筑业 4.7 股份有限公司 1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 有限责任公司 43.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5 其他内资企业 0.3
批发和零售业 7.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5.1
住宿和餐饮业 1.8 民营企业 70.0
房地产业 2.8

  亏

盈利企业 51.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 持平企业 21.9
其他行业 3.0 亏损企业 26.4
地区 东部地区企业 68.2 生产状况 超负荷生产企业 1.9
中部地区企业 19.7 正常运作企业 74.3
西部地区企业 12.1 半停产企业 23.0
规模 大型企业 11.0 停产企业 0.8
中型企业 29.0 出口型企业 38.5
小型企业 60.0 非出口型企业 61.5

  注:1、其他行业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2、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桂、琼12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区包括:晋、蒙、吉、黑、皖、赣、豫、鄂、湘9省(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渝、蜀、黔、滇、藏、陕、甘、宁、青、新10省(市、自治区);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54.4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51.9%,44岁及以下占13.9%,45~54岁占34.2%。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78.5%,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2.1%。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占37.4%,为经济类的占20.9%。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2.5%,其他职务的占7.5%(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别 95.1 文化程度 初中或以下 4.9
4.9 中专、高中 16.6
年龄 44岁及以下 13.9 大专 36.4
45~49岁 13.7 大学本科 27.5
50~54岁 20.5 硕士 13.2
55岁及以上 51.9 博士 1.4
平均年龄(岁) 54.4      
所学专业 文史哲法律 5.5 现任职务 董事长 60.7
经济 20.9 总经理 52.6
管理 37.4 厂长 5.4
理工农医 24.2 党委书记 13.6
其他 12.0 其他 7.5

  注:由于存在职务兼任情况,因此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调查发现,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进步较为明显,企业家大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投入持续增加,企业创新实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调查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员工比重持续提高;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研发能力,自主研发逐渐成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最主要方式;调查分析发现,企业家创新意愿强和创新投入多的企业,在经营绩效、盈利水平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调查还发现,当前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绩效不佳、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调查显示,创新人才短缺始终被企业家认为是阻碍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金为主,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不畅通;作为衡量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比重的增速有所减缓,表明当前企业创新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创新环境看,企业家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知识产权保障不力等是阻碍创新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未来创新意愿不足,对未来增加创新投入较前几年更为谨慎,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分析显示,我国企业创新存在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部分行业存在研发投入增长快而创新人才匮乏的现象,其中制造业尤为明显;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存在显著的分化态势,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的企业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是大多数企业的创新模式以渐进式创新为主、突破性创新偏少,企业从注重营销创新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主;四是绩效越好、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创新意愿越强,而创新意愿越强的企业,创新产出越好。

  调查表明,企业家在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迫切期待政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调查分析表明,积极推动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当地政府支持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以及提振企业家对宏观环境的信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未来创新意愿。因此,建议政府一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企业融资渠道、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励企业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信用体系、有效执法等,提升企业家未来创新意愿,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整个社会创业创新热忱,以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企业创新进步较为明显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67.6%)的企业家表示企业“高管有清晰的创新战略”,同时超过一半的企业家表示“高管经常开会讨论创新战略”(56.7%),并且“高管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56.1%)。调查表明,我国多数企业已经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清晰的创新战略(见表3)。

  表3  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的基本情况(%)

  很不

  符合

较不

  符合

一般 较符合 很符合 很符合+

  较符合

高管有清晰的创新战略 2.7 7.6 22.1 39.3 28.3 67.6
高管经常开会讨论创新战略 3.0 11.2 29.1 39.0 17.7 56.7
高管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 2.3 9.2 32.4 37.7 18.4 56.1

  本次调查用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位于高新技术园区、建立研发中心及海外研发中心,以及获得国内外专利等六项指标刻画企业创新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中,有37.3%的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并有26.8%的企业位于高新技术园区中;有58%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研发机构,并有3%的企业建立了海外研发机构;有55.2%的企业在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内专利,并有7.1%的企业在近三年内获得过国际专利。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指标总体较好,而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和国际专利的拥有量说明样本企业的创新国际化程度达到了一定水平(见表4)。

  表4  企业创新基本指标情况(%)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发展阶段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创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 58.0 59.5 56.8 51.2 62.6 60.7 55.9 49.2 60.2 59.4 55.1 64.6 57.0 35.2
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内专利 55.2 57.0 52.5 49.3 65.7 58.4 51.8 51.2 59.3 54.6 52.8 62.1 53.3 35.2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37.3 38.2 36.6 33.3 45.8 43.2 33.0 35.3 36.4 35.7 33.3 44.8 35.7 16.9
位于高新技术园区内 26.8 27.7 25.6 24.0 23.9 25.7 27.8 23.4 24.8 25.9 32.0 33.2 23.1 12.0
近三年内获得过国际专利 7.1 8.9 4.8 0.9 12.9 8.7 5.3 5.8 15.5 6.1 9.1 7.5 7.5 3.8
建立了海外研发机构 3.0 3.6 2.1 0.9 8.8 4.2 1.3 3.0 13.1 2.1 2.1 2.9 3.4 2.0

  从不同地区看,上述六项创新基本指标均是东部地区企业最高,中部地区企业次之,而西部地区企业最低。其中,“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和“获得国际专利”两项指标在不同地区企业间的差距更大,表明东部地区企业在研发国际化方面的领先优势明显(见表4);

  从不同规模看,“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内专利”、“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近三年内获得过国际专利”和“建立了海外研发机构”这五项指标的排序均为大型企业高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这反映了创新的资源依赖特点,即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创新基本指标方面表现更好(见表4);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内专利”、“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近三年内获得过国际专利”和“建立了海外研发机构”这五项指标方面均高于民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而民营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内专利”、“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近三年内获得过国际专利”和“位于高新技术园区内”这五项指标方面均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调查表明,外资企业在创新的基本指标方面比内资企业的表现好,而民营企业在创新基本指标方面也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见表4);

  从不同发展阶段看,成长期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内专利”、“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和“位于高新技术园区内”这四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处于其他发展阶段的企业,成熟期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比重最高,创业期企业“获得国际专利”的比重最高,而衰退期企业各项基本指标均为最低。调查表明,创新与企业成长阶段密切相关:创新的成长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而企业的衰退也表现为创新的衰退(见表4)。

  2. 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投入是取得创新成果的保障,而新产品销售收入是创新成果的反映。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等创新投入占比,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为10.2%,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比重为6.7%,而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为24.1%(见表5)。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占比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这表明东部地区企业无论从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方面均有一定优势(见表5);

  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占比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均高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这表明小型企业在创新投入占比和创新产出占比方面占据优势(见表5);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在研发人员占比方面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方面均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这表明虽然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较高,但配套的创新资金投入占比较低,可能造成创新效率低的状况(见表5);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无论是创新投入占比还是创新产出占比,都表现为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高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见表5)。

  表5  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情况(%)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发展阶段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创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 10.2 11.1 7.3 9.5 8.1 8.9 11.1 10.8 9.2 9.4 21.6 11.2 8.4 7.3
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比例 6.7 7.5 4.8 5.2 3.8 6.6 7.2 4.1 4.5 6.7 13.2 6.8 6.3 4.1

  新产品销售占年销售额比例

24.1 25.1 23.1 19.3 23.0 21.8 25.1 19.7 22.1 24.1 31.6 25.6 22.5 19.5

  2008年~2014年的连续追踪调查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4.7%上升到2014年的6.7%。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上升幅度最大,从4.8%上升到7.5%,而中部地区企业上升幅度最小。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上升幅度最大,从5%上升到7.2%,而大型企业上升幅度最小。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上升幅度最大,从4.7%上升到6.7%,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上升幅度较小,而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呈下降趋势(见表6)。

  表6  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2014年 6.7 7.5 4.8 5.2 3.8 6.6 7.2 4.1 4.5 6.7
2013年 5.0 5.2 4.7 4.2 3.6 4.6 5.4 3.7 4.6 4.8
2012年 4.9 5.1 4.5 4.2 3.6 4.7 5.2 3.4 3.5 4.7
2011年 5.2 5.2 5.1 5.1 4.3 4.6 5.8 3.4 5.1 5.0
2010年 5.2 4.5 4.8 4.3 4.5 5.4 3.5 4.8 4.8 4.8
2009年 4.6 4.7 4.3 4.3 3.2 4.5 4.8 3.4 5.3 4.4
2008年 4.7 4.8 4.4 4.5 3.8 4.6 5.0 3.6 5.0 4.7

  注:表中数据基于2008至2014年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下同。

  调查同时表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存在显著的分化态势,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历史数据的走势判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是未来推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增长的主要动力(见表6)。

  从不同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最高,年度平均值为17.6%,并且在2008年~2014年间始终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农林牧渔业居于第二位(5.5%),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2008年~2014年间呈现不同的波动态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波动较为明显。调查表明,相对于研发投入呈现较大波动的行业,那些保持持续强劲研发投入的行业,更有可能在行业分化中扩大创新优势(见表7)。

  表7  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2014-2008
农林牧渔业 5.2 5.2 5.1 6.9 4.8 4.6 6.8 5.5 1.6
采矿业 3.6 3.1 3.3 3.8 4.7 8.4 3.9 4.4 0.3
制造业 4.8 4.6 4.7 5.1 4.5 4.7 5.9 4.9 1.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2 2.8 2.1 2.2 3.6 2.3 2.6 2.7 -0.6
建筑业 3.6 3.7 4.1 4.2 4.0 2.7 6.0 4.0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7 2.6 5.4 3.6 1.8 4.2 2.9 3.3 0.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3 12.3 17.0 15.8 20.9 18.9 28.2 17.6 17.9
批发和零售业 3.2 2.8 3.9 3.5 3.5 3.4 4.3 3.5 1.1
住宿和餐饮业 4.0 5.2 7.0 5.0 3.5 3.5 6.9 5.0 2.9
房地产业 3.5 3.5 4.5 3.7 6.4 3.8 4.6 4.3 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7 2.0 5.5 6.5 5.7 4.1 9.1 5.4 4.4

  注:年度平均值为各年度数值的算术平均值;“2014-2008”一列数据表示2014年与2008年数值的差。下同。

  调查了解了与前一年相比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企业比重,调查结果显示,对比2008年~2014年的调查结果,与前一年相比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企业比重从2008年的47.2%上升到2014年的57.2%。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上升幅度最大,从46.4%上升到58.2%。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企业比重明显高于小型企业,并呈现出非常稳定的态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小型企业在研发资金来源等方面所受到的制约比大中型企业更大。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比重最低,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比重较高,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有企业在研发投入增长方面的力度不如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见表8)。

  表8  与前一年相比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企业比重(%)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2014年 57.2 58.2 52.9 58.7 61.2 60.7 54.7 45.7 57.2 57.9
2013年 42.5 43.7 40.5 39.6 47.8 46.6 39.2 35.5 46.9 42.0
2012年 37.5 37.7 35.3 39.7 42.4 42.5 33.5 28.5 41.5 36.7
2011年 43.1 42.9 42.7 44.5 50.1 48.9 38.1 35.3 42.5 43.2
2010年 46.5 46.9 47.6 45.5 55.7 50.1 42.0 40.9 53.3 45.5
2009年 40.9 41.3 39.4 41.1 48.8 42.9 37.4 35.7 39.6 41.5
2008年 47.2 46.4 47.8 51.0 52.8 50.6 43.1 41.9 48.8 47.9

  从不同行业看,调查发现,虽然各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的比重在一些年份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趋势上看,2014年和2008年相比,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企业比重上升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而比重下降的行业包括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调查表明,不同行业在研发投入增速方面出现了分化(见表9)。

  同时,调查还发现,不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比重差异很大。在所有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最多,从2008年的58.3%上升到2014年的75.4%,制造业排在第二位,从50.4%上升到63.5%,这表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企业在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投入相对较大。相应的,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2014年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有所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些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也可能加大行业间的分化(见表9)。

  表9  不同行业与前一年相比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的企业比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4-2008
总体 47.2 40.9 46.5 43.1 37.5 42.5 57.2 10.0
农林牧渔业 47.4 36.9 38.4 44.3 43.0 47.8 58.7 11.3
采矿业 44.8 26.4 37.0 48.9 42.5 37.0 40.0 -4.8
制造业 50.4 45.7 51.0 46.5 41.0 47.4 63.5 13.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0.3 23.1 37.7 31.8 28.9 19.6 32.1 1.8
建筑业 39.2 23.8 35.7 26.7 20.6 27.4 40.4 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0 18.1 37.3 38.1 17.2 31.1 36.1 3.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8.3 43.1 60.5 61.0 54.4 52.5 75.4 17.1
批发和零售业 28.5 20.0 23.1 22.0 18.4 25.2 28.0 -0.5
住宿和餐饮业 25.7 23.1 28.6 23.8 25.5 27.1 20.0 -5.7
房地产业 25.6 25.0 25.5 25.8 21.4 31.8 35.0 9.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2 25.0 28.3 28.9 23.8 30.2 30.0 10.8

  3.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较快

  关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方式,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企业采用各类新产品开发方式的比重排序基本相同:排在第一位的是“企业内部开发”,其他依次是“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开发”、“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国内引进”、“国外引进”、“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购买国内研究机构成果”和“与国外高校院所合作开发”。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式以自主研发和依托国内力量进行研发为主,而国外引进与合作仅仅是辅助的方式(见表10)。

  具体来看,一方面选择企业内部开发为主要新产品开发方式的企业占比从2000年的48.9%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84.1%,这表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过去15年间得到了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对其他几种与国内机构合作研发方式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这表明支持企业创新的国内高校院所、技术交易市场和企业间合作研发机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见表10)。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较多利用内部开发、国外引进、与国外企业合作等方式,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较多利用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开发、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国内引进等形式,这表明东部地区企业在国际合作研发方面较为领先;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更多利用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国外引进、与国外企业合作等方式,而中小企业更多利用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国内引进等方式,这表明大型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式上更加多元化(见表10)。

  表10  不同类型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式(%)

  总 体 地  区 规  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企业内部开发 48.9 84.1 50.0 85.4 47.1 80.1 47.8 83.1 50.8 82.8 46.9 84.9 50.8 84.0
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 35.0 43.7 35.8 41.7 35.9 49.2 31.3 46.0 42.8 56.0 34.2 46.3 29.2 40.1
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 21.2 30.0 19.9 29.3 21.8 31.3 25.5 31.8 16.2 34.0 21.6 31.1 25.5 28.7
国内引进 20.1 25.5 17.0 22.8 23.5 32.0 25.0 30.1 15.2 28.7 22.2 27.0 21.0 24.1
国外引进 16.8 15.7 19.8 17.4 12.0 12.9 14.5 10.5 26.6 23.5 15.0 17.1 10.8 13.6
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 9.1 9.5 10.9 11.1 7.5 6.6 5.7 5.4 12.1 14.6 8.8 11.2 6.8 7.9
购买国内机构成果 8.4 14.7 7.4 14.0 10.1 18.3 9.0 12.8 6.6 17.9 8.7 13.4 9.7 14.6
与国外高校院所合作 2.3 2.5 2.3 2.9 2.6 1.7 1.8 1.7 2.7 3.7 2.7 3.0 1.4 2.1

  当问及“贵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最重要的三种核心竞争力是:“市场营销能力”(57.5%)、“经营组织能力”(55.4%)和“战略决策能力”(51.5%)。到2014年,认为这三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重略有下降,而认为重要性上升的三种核心竞争力是:“研究和开发能力”(从33.7%上升到46.2%)、“生产制造能力”(从37.5%上升到54%)和“企业文化氛围”(从17.4%上升到38.1%)。调查表明,当前企业在基本保持了“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等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企业文化氛围”等其他核心竞争力也有较大提升,并在各种核心能力之间的平衡方面得到了改善,企业创新从注重营销创新逐步过渡到以技术创新为主(见表11)。

  分组来看,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企业选择“生产制造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比重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选择“经营组织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比重要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选择“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金投入能力”和“企业文化氛围”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比重高于中小企业,小型企业选择“市场营销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究与开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比重要高于大型企业(见表11)。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2014年和2000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只有东部地区企业选择“资金投入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比重有所上升,同时大型企业选择“企业文化氛围”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比重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见表11)。

  表11  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 体 地  区 规  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市场营销能力 57.5 49.5 57.9 49.7 57.3 50.0 56.0 48.0 52.9 49.6 57.6 46.5 61.7 51.0
经营组织能力 55.4 53.4 53.6 50.6 57.3 55.8 59.0 65.5 54.2 68.3 57.1 57.4 53.9 48.7
战略决策能力 51.5 48.8 50.7 47.0 51.9 49.2 53.0 58.5 55.0 61.2 53.6 50.4 44.6 45.9
生产制造能力 37.5 54.0 37.0 55.4 37.7 53.1 38.8 48.0 40.1 41.8 36.0 52.1 38.0 57.3
研究与开发能力 33.7 46.2 36.0 48.6 30.0 43.0 31.3 37.8 38.2 39.6 31.1 43.7 34.0 48.6
资金投入能力 22.4 22.5 22.7 24.0 21.2 19.5 24.4 19.3 18.8 28.4 22.4 24.2 25.5 20.7
企业文化氛围 17.4 38.1 17.6 35.7 17.1 43.0 17.8 43.2 18.9 61.6 18.2 44.0 14.6 31.0

  4. 企业高学历员工比重持续上升

  除增加研发投入外,人才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大学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14.9%上升到2014年的25%,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见表12)。

  分组来看,西部地区企业一直略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高于中小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见表12)。

  表12  企业员工中大学以上学历所占比重(%)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2014年 25.0 25.2 23.1 26.5 29.2 25.8 23.7 34.4 22.4 22.8
2013年 24.2 24.6 22.2 25.7 27.0 24.7 23.4 32.0 19.8 22.5
2012年 19.3 19.8 17.2 20.6 22.3 18.3 19.4 23.0 15.1 17.9
2011年 17.5 17.2 17.9 18.1 22.3 16.7 17.4 23.6 14.4 15.5
2010年 17.2 17.9 15.2 17.9 22.3 16.6 17.0 21.0 15.7 15.7
2009年 15.5 15.4 14.8 17.4 20.8 15.5 14.5 20.3 15.4 13.8
2008年 14.9 14.6 14.8 16.5 20.8 14.7 13.9 19.6 14.1 13.2

  调查还发现,不同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以及吸引力各不相同。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2014年,不同行业企业大学生员工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从行业差异看,按年度平均值排序,前三位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3.8%)和房地产业(40%),而末三位依次是:住宿和餐饮业(12.8%)、采矿业(13.5%)和制造业(14.4%)(见表13)。

  表13  不同行业企业员工中大学以上学历所占比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总体 14.9 15.5 17.2 17.5 19.3 24.2 25.0 19.1
农林牧渔业 17.3 16.7 15.0 17.7 19.5 25.0 31.7 20.4
采矿业 8.6 11.0 9.5 12.1 16.3 15.6 21.2 13.5
制造业 11.6 12.5 13.0 13.0 14.1 17.6 18.7 14.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5.7 16.2 15.9 22.0 18.0 25.8 30.6 20.6
建筑业 19.3 22.2 21.4 20.7 25.2 30.3 38.9 25.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0 14.4 21.9 18.6 23.9 33.1 23.4 21.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7.5 53.0 64.5 67.0 69.5 69.6 76.3 65.3
批发和零售业 21.9 20.7 20.7 23.5 22.3 33.2 34.3 25.2
住宿和餐饮业 8.4 12.3 11.4 13.4 12.0 14.7 17.4 12.8
房地产业 35.6 34.5 34.4 38.6 41.6 46.7 48.9 4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8 39.6 44.8 40.1 49.5 49.7 58.2 43.8

  首先,农林牧渔业的行业研发投入在所有行业中居于前列,但在大学生员工占比这一指标上却位于所有行业的倒数第四位(20.4%),说明农林牧渔业中的创新人才较为匮乏,支撑其行业创新的可持续动力有待加强;

  其次,房地产行业的研发投入在所有行业中处于中下游水平(4.3%),但却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其大学生员工占比年度平均值为40%,排在所有行业的第三位,这表明我国当前的整体环境使得人才在行业间不均衡流动,这种不均衡流动可能对企业创新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最后,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行业研发投入在所有行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但大学生员工占比这一指标却居于所有行业的末三位,其中制造业反映出来的现实尤其值得关注,创新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和创新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将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缺乏可持续的动力。

  二、企业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观念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是主要难题

  企业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观念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本次调查了解了2014年企业家认为最困难的创新工作,并与2004年同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最困难的创新工作的比重排序基本相同:“观念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难度最大的三个方面,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是难度较小的三个方面(见表14)。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选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观念创新”的比重高于中小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选择“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观念创新”的比重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见表14)。

  表14  企业家认为最困难的创新工作(%)

    观念创新 市场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组织创新
总体 2014 33.1 33.0 29.4 19.8 16.3 12.4
2004 39.5 31.3 25.9 20.1 16.5 16.3
地区 东部地区 2014 32.4 32.8 28.7 19.5 16.4 12.8
2004 39.8 30.1 25.4 20.5 16.9 16.9
中部地区 2014 35.9 35.3 29.7 20.1 17.2 11.2
2004 41.1 33.7 26.5 19.3 16.7 16.4
西部地区 2014 32.4 30.4 33.1 21.0 14.2 12.5
2004 36.7 32.1 27.2 20.2 15.4 14.2
规模 大型企业 2014 39.6 31.0 27.6 23.1 15.7 16.8
2004 42.7 27.3 23.8 23.6 11.2 20.3
中型企业 2014 36.8 34.2 30.4 19.4 15.1 14.0
2004 40.9 31.2 25.2 20.1 18.3 16.4
小型企业 2014 30.3 32.7 29.4 19.5 17.0 10.8
2004 36.1 33.7 28.5 18.1 17.3 14.0
经济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2014 36.8 27.1 28.5 23.8 16.6 18.1
2004 44.5 29.7 23.4 26.6 12.7 19.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014 33.3 39.8 22.0 17.9 13.0 11.4
2004 33.5 26.1 26.6 23.9 18.6 16.0
民营企业 2014 33.5 34.2 30.4 19.4 17.1 11.6
2004 33.2 32.3 24.9 18.4 24.9 14.8

  关于企业家认为最应该加强的创新工作,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企业家的排序基本相同。调查发现,虽然“管理创新”没有被企业家认为是创新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类,但却被认为是最应该加强的,这说明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性。此外,企业家认为“技术创新”也是最应该加强的创新工作(见表15)。

  表15  企业家认为最应加强的创新工作(%)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 观念创新 制度创新 组织创新
总体 2014 36.0 34.3 30.7 29.1 22.0 12.7
2004 37.1 35.9 31.7 31.8 25.5 12.9
地区 东部地区 2014 35.8 34.4 31.1 28.5 21.3 12.6
2004 36.3 35.8 32.0 30.9 25.8 13.4
中部地区 2014 37.1 34.9 29.7 28.4 22.4 13.1
2004 39.8 36.2 28.8 34.4 25.9 12.6
西部地区 2014 35.1 33.5 30.4 33.5 25.3 12.8
2004 37.1 36.1 34.7 31.3 24.4 12.0
规模 大型企业 2014 35.5 31.3 31.7 31.3 29.5 18.3
2004 33.5 35.2 33.5 30.9 28.9 14.4
中型企业 2014 38.2 36.5 28.9 31.0 23.5 14.6
2004 38.4 37.5 29.5 32.5 26.1 13.8
小型企业 2014 35.1 33.8 31.4 27.9 20.0 10.9
2004 39.1 34.2 33.9 31.7 22.9 11.0
经济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2014 34.3 32.1 31.1 29.6 31.4 17.7
2004 38.5 35.3 29.1 35.0 27.2 14.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014 40.7 39.0 32.5 22.8 14.6 10.6
2004 31.4 43.1 33.0 27.1 21.3 13.8
民营企业 2014 37.4 35.8 30.3 30.0 21.3 12.2
2004 41.0 34.6 31.3 25.8 22.6 9.2

  2. 创新人才缺乏是制约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

  关于企业对制约创新工作因素的认识,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得以建立、发展与成熟,妨碍创新工作的部分因素得到了明显改善,仍有一些不容乐观。首先,无论是2000年还是2014年,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创新人才缺乏”是妨碍创新工作的最重要因素(见表16);

  其次,经过15年的发展,在2000年排在第二位的“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在2014年的调查中下降到倒数第二位(23%),这表明企业获得外部创新资金的渠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见表16);

  第三,企业对良好外部创新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 在更多的企业家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从36.8%上升到41.3%)、“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从24.7%上升到40.2%)、“知识产权保障不力”(从16.1%上升到26.5%)等是妨碍创新工作的重要因素(见表16);

  第四,其他可能妨碍创新工作的因素还包括:“创新动力不足”、“难以获得合适的技术”、“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以及“难以选择创新目标”等(见表16)。

  调查表明,企业家期望政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风险分担、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等。

  表16  不同类型企业妨碍创新工作的因素(%)

  总体 地  区 规  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创新人才缺乏 59.4 60.7 60.1 59.0 59.1 63.5 58.2 65.5 63.8 71.6 59.2 63.4 56.0 57.3
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 40.7 23.0 37.0 20.4 46.3 30.5 43.5 25.0 35.5 17.5 42.2 22.6 43.1 24.1
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36.8 41.3 35.2 40.3 37.8 42.7 39.6 44.6 38.5 45.5 36.7 40.2 35.6 41.1
难以获得合适的技术 25.4 25.2 25.3 23.8 24.5 27.6 26.3 29.1 21.9 23.9 24.7 26.0 29.8 25.1
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24.7 40.2 25.3 40.8 23.5 37.1 25.4 41.2 27.4 43.3 24.5 39.8 22.7 39.8
创新动力不足 23.2 30.0 23.1 28.3 23.7 33.0 22.3 34.8 27.4 38.1 23.0 31.0 19.5 28.1
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 20.1 23.2 20.2 21.9 19.8 24.5 21.0 28.4 22.7 30.6 19.6 24.3 18.2 21.3
难以选择创新目标 20.1 22.2 19.5 22.8 20.2 21.4 21.4 20.3 17.0 20.5 19.5 20.8 24.2 23.2

  知识产权保障不力

16.1 26.5 19.0 28.4 11.4 20.8 14.8 25.3 16.7 25.0 15.6 25.9 16.5 27.1

  从不同地区看,2014的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企业选择“知识产权保障不力”的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选择“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的比重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选择“创新人才缺乏”、“难以获得合适技术”和“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的比重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见表16)。

  从不同规模看,2014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选择“创新人才缺乏”、“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创新动力不足”和“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的比重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选择“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和“难以获得合适技术”的比重高于大型企业(见表16)。

  3. 企业创新外部资金渠道比较单一

  关于企业创新资金的来源,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企业家的排序基本相同:排在第一位的是“自有资金投入”,其次是“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资金”,而“股市筹资”、“发行企业债券”、“国内风险投资”和“国外风险投资”的比重明显偏低。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仍然比较单一,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辅助以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支持,而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然很不畅通(见表17)。

  表17  不同类型企业创新资金来源(%)

  总体 地  区 规  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2000 2014
自有资金投入 84.7 90.8 86.8 90.8 81.6 90.9 83.3 90.5 85.5 89.2 85.3 92.9 83.4 90.1
银行贷款 58.1 41.6 56.8 41.1 58.7 44.2 62.4 40.2 61.2 45.2 59.0 41.6 53.6 41.1
政府专项资金 17.8 24.9 15.3 21.3 20.5 31.3 22.4 34.1 25.0 35.5 16.4 27.6 13.7 21.7
股市筹资 4.1 2.2 3.8 2.2 4.5 2.1 4.8 2.7 9.6 8.6 2.7 2.0 1.4 1.2
发行企业债券 3.2 1.2 2.8 1.3 3.2 1.0 4.3 0.7 3.1 2.6 3.5 2.0 2.6 0.5
国内风险投资 3.1 2.5 3.3 2.8 3.2 2.3 2.1 1.4 2.7 1.9 4.0 3.1 1.9 2.2
国外风险投资 1.4 0.6 1.8 0.8 1.1 0.0 0.1 0.3 1.5 0.0 1.5 0.6 0.9 0.6

  具体来看,首先,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创新的企业从84.7%上升到90.8%,这说明我国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其次,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创新的企业从58.1%下降到41.6%,这可能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提高有关,这表明,作为企业外部资金主要来源的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活动支持力度有所下降;

  第三,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进行创新的企业从17.8%上升到24.9%,这表明政府专项资金在支持企业创新活动方面的作用有所增强(见表17)。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利用“政府专项资金”进行创新的比重要高于东部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资金”、“股市筹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创新资金来源方面均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仅在获得风险投资方面比大型企业有优势,但由于风险投资在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中比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企业在获取创新资金方面和大型企业相比困难更大(见表17)。

  4. 创新模式以渐进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偏少

  创新战略是保障企业进行充分创新投入和取得良好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采取不同的创新战略可能带来创新绩效的不同。为此,本次调查考察了两种创新战略类型:渐进式创新战略和突破式创新战略②。调查结果显示,有36.4%的企业采取渐进性与突破性创新并重的创新模式,而采取渐进式创新模式为主导的企业(28.6%)比采取突破性创新模式为主导的企业(8.3%)多2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尚有26.7%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模式。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在创新模式方面主要以渐进性创新模式为主,而对技术突破有重要影响的突破性创新仍然偏少(见表18)。

  分组来看,中西部地区企业、外资企业和创业期企业选择突破性创新模式为主导的比重相对较高,小型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创新模式尚不明确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8)。

  表18  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模式(%)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发展阶段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创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渐进性与突破性创新模式并重 36.4 37.3 33.7 36.0 37.2 34.2 37.4 34.0 31.9 36.2 39.3 40.1 34.3 27.8
渐进性创新模式主导 28.6 28.6 30.0 26.5 33.5 33.5 25.3 32.8 31.0 28.4 26.1 30.1 29.3 19.2
创新模式尚不明确 26.7 26.4 27.1 27.6 21.0 24.0 29.1 25.3 25.6 26.8 24.3 20.9 29.3 43.4
突破性创新模式主导 8.3 7.7 9.2 9.9 8.3 8.3 8.2 7.9 11.5 8.6 10.3 8.9 7.1 9.6

  5. 企业创新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述有关企业研发投入和大学生员工占比的分析反映了企业创新投入在2008年~2014年间呈增长态势(见P7~P9,P12~P13)。然而,企业持续增长的创新投入是否能够产生持续增长的创新产出是一个重要且值得探讨的问题。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不仅取决于创新投入,而且取决于企业创新效率和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等诸多因素。本次调查分析了2008年~2014年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增加的企业比重并不呈稳定上升趋势,而是在不同年份间有所波动。具体而言,2014年调查中有32.7%的企业表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有所增加,要低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见表19)。

  调查表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间的差距反映了企业创新不仅仅是增加投入,而是要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竞争力,并使创新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接受,才能支持企业长期的发展。

  分组来看,东部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增加的企业多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多于中小企业,而外资企业多于民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见表19)。

  表19  不同类型企业与前一年相比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的比重(%)

  总体 地  区 规  模 经济类型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外商及港澳台 民营企业
2014年 32.7 33.9 30.6 29.0 37.2 34.0 31.2 29.0 40.5 32.7
2013年 36.9 37.3 37.1 34.6 43.8 40.1 33.8 30.7 40.1 37.4
2012年 34.2 33.8 34.9 35.3 40.5 38.3 30.7 29.9 39.8 33.7
2011年 38.9 39.5 38.3 36.6 44.6 44.0 34.6 34.3 35.7 38.7
2010年 44.3 46.8 41.3 41.9 51.1 46.9 41.2 34.7 49.8 44.2
2009年 39.5 41.0 36.9 37.1 44.8 41.6 36.6 30.5 41.9 40.6
2008年 45.4 45.2 47.7 44.8 49.0 49.1 41.5 37.4 49.4 46.2

  从不同行业看,按年度平均值排序,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增加的企业比重最高的三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6%)、制造业(42.4%)和农林牧渔业(40.2%)。在制造业中,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是:电子设备(51.5%)、专用设备(5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9.4%)、汽车(46.6%)和仪器仪表(46.6%)(见表20)。

  调查表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良好的创新产出表现可能与其创新投入和人才的匹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虽是创新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的两大行业,但其良好的创新产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制造业尤其是以电子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和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创新结构调整,既是进一步增强行业创新能力的保证,又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行业。

  表20  不同行业企业与前一年相比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的比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总体 45.4 39.5 44.3 38.9 34.2 36.9 32.7 38.8
农林牧渔业 45.7 29.7 40.0 43.0 35.9 45.7 41.3 40.2
采矿业 29.9 27.9 20.4 26.7 20.5 20.8 15.4 23.1
制造业 49.4 42.9 49.0 42.0 36.9 40.3 36.2 42.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7 13.8 26.3 19.0 19.5 11.8 17.2 16.5
建筑业 25.0 21.9 26.9 22.1 15.5 22.2 13.5 21.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3 17.9 26.0 25.0 16.7 23.4 19.4 22.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2.6 39.6 54.0 43.1 49.4 38.4 45.0 46.0
批发和零售业 39.6 30.4 37.7 34.0 29.2 35.1 26.1 33.2
住宿和餐饮业 27.6 36.0 28.6 27.3 18.6 32.1 15.0 26.5
房地产业 25.4 37.2 17.9 18.9 22.2 26.2 7.0 2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0 20.0 11.6 16.7 21.7 25.0 22.7 20.4
食品、酒及饮料制造业 47.7 43.4 46.8 41.2 40.3 36.3 35.8 41.6
纺织业 35.9 35.1 35.9 29.1 31.6 34.8 27.1 32.8
纺织服装、服饰业 42.3 42.1 46.9 24.8 35.9 39.4 23.7 36.4
造纸及纸制品业 46.3 45.8 49.2 34.7 31.1 36.4 25.0 38.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8.4 39.5 46.9 43.0 40.3 41.5 40.5 42.9
医药制造业 59.7 46.9 47.0 48.8 35.8 41.5 42.2 46.0
化学纤维制造业 71.0 40.6 38.5 48.4 30.8 13.0 29.4 38.8
橡胶及塑料制品业 35.6 38.7 40.2 38.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1.4 28.2 38.6 44.8 25.9 35.5 28.7 34.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4 28.0 38.1 47.8 32.7 42.9 33.3 39.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1.0 34.8 38.1 37.3 28.3 34.0 28.1 34.5
金属制品业 45.1 41.2 44.3 37.3 34.4 39.7 38.4 40.1
通用设备制造业 58.4 48.1 58.1 50.7 40.3 36.4 32.4 46.3
专用设备制造业 54.9 49.8 58.7 55.9 47.4 43.8 46.8 51.0
汽车制造业 38.7 55.3 45.7 46.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40.0 60.7 47.4 49.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3.9 48.6 56.0 45.2 37.0 45.6 31.9 45.5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2.6 55.2 60.0 49.4 32.9 59.2 51.0 51.5
仪器仪表制造业 54.4 48.6 70.0 37.5 38.5 37.2 40.0 46.6

  注:因国家对行业划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故“—”表示该年度没有涉及此项调查内容。下同。

  6. 企业家对未来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

  本次调查从企业未来一年是否“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等三个方面了解了企业家未来的创新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年相比,2014年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意愿有所下降,而“更新设备”的意愿则处于2008年~2014年的中间水平。调查表明,在当前“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见表21)。

  从不同行业看,对比2008年~2014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不同行业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差异明显。以2014年为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1%)、制造业(62%)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最高,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1%)、房地产业(38.2%)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最低。从年度平均值来看,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高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9%)、制造业(67.8%)、农林牧渔业(65%),而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44.6%)、房地产业(4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见表22)。

  在制造业中,仪器仪表(81.1%)、专用设备(76.6%)、电子设备(76.3%)和医药(76.3%)等行业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高,而纺织(52.9%)、服装(52.9%)、造纸(56.4%)和有色金属(59.5%)等行业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低(见表22)。

  表21  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总体情况(%)

  创新投入

  意愿

引进人才

  意愿

更新设备

  意愿

2014年 57.5 46.1 38.1
2013年 61.5 52.2 35.4
2012年 60.8 46.9 34.9
2011年 59.5 53.0 41.8
2010年 64.8 62.7 46.3
2009年 68.7 56.7 43.0
2008年 68.8 54.9 31.2

  从不同行业看,对比2008年~2014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不同行业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差异明显。以2014年为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1%)、制造业(62%)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最高,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1%)、房地产业(38.2%)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最低。从年度平均值来看,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高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9%)、制造业(67.8%)、农林牧渔业(65%),而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44.6%)、房地产业(4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见表22)。

  在制造业中,仪器仪表(81.1%)、专用设备(76.6%)、电子设备(76.3%)和医药(76.3%)等行业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高,而纺织(52.9%)、服装(52.9%)、造纸(56.4%)和有色金属(59.5%)等行业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低(见表22)。

  表22  不同行业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农林牧渔业 69.0 64.4 60.9 61.0 70.8 74.3 54.4 65.0
采矿业 59.4 58.9 73.2 64.3 55.8 48.2 50.0 58.5
制造业 73.2 73.1 69.7 63.0 65.8 67.5 62.0 67.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2.9 53.6 57.8 42.5 47.2 44.1 28.1 48.0
建筑业 52.0 52.7 48.8 48.5 46.6 45.5 45.2 48.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3 48.2 57.1 47.2 39.7 47.6 38.8 48.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9.4 81.1 71.4 74.2 63.0 70.3 71.0 72.9
批发和零售业 48.7 50.8 45.7 40.9 39.1 46.1 40.9 44.6
住宿和餐饮业 68.6 57.1 52.6 40.0 52.6 42.9 46.5 51.5
房地产业 48.7 50.0 46.1 45.8 45.1 41.5 38.2 45.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6.1 59.5 41.5 47.4 46.6 43.6 44.0 48.4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食品、酒及饮料制造业 75.6 70.2 73.5 65.9 64.1 66.3 62.9 68.4
纺织业 58.6 56.5 55.0 49.8 53.3 53.9 43.4 52.9
纺织服装、服饰业 56.8 63.4 51.0 47.5 49.2 52.3 50.0 52.9
造纸及纸制品业 64.2 62.3 60.3 51.0 42.0 68.1 47.2 56.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0.7 80.0 74.0 62.6 70.2 69.0 66.9 71.9
医药制造业 82.4 77.2 81.0 72.9 79.3 73.0 68.0 76.3
化学纤维制造业 66.7 78.1 66.7 57.9 67.7 71.4 50.0 65.5
橡胶及塑料制品业 66.0 65.1 59.1 63.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4.0 78.0 59.5 64.0 65.2 70.8 57.8 67.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1.1 67.0 67.0 65.6 56.7 64.3 51.4 6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7.5 58.6 65.6 63.8 54.1 52.6 54.3 59.5
金属制品业 76.6 72.8 70.0 55.0 59.6 64.6 60.5 65.6
通用设备制造业 73.2 72.5 64.6 55.2 74.2 69.2 62.2 67.3
专用设备制造业 79.1 81.0 76.9 69.0 79.7 79.4 71.1 76.6
汽车制造业 67.9 69.7 72.2 69.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73.5 65.7 66.7 68.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7.9 79.4 77.9 68.1 69.5 70.9 68.5 73.2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9 84.9 77.6 73.1 67.8 73.2 76.8 76.3
仪器仪表制造业 81.6 88.9 85.3 72.5 84.2 82.0 72.9 81.1

  调查还发现,各行业企业引进人才意愿也有较大差异。以2014年为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1%)引进人才意愿最高,而采矿业(26.9%)和房地产业(39.7%)引进人才意愿最低(见表23)。

  在制造业中,医药(62%)、仪器仪表(60.4%)、电子设备(57.1%)和专用设备(52.2%)引进人才意愿最高,而非金属制品(26.6%)、化纤(33.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3.3%)、纺织(33.6%)和橡胶(12970, -80.00, -0.61%)塑料(9675, 120.00, 1.26%)(33.9%)引进人才意愿最低(见表23)。

  表23  不同行业企业引进人才的意愿(%)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农林牧渔业 53.0 62.1 72.8 61.0 50.0 52.9 52.2
采矿业 55.2 60.3 62.5 64.3 37.2 37.0 26.9
制造业 54.8 55.9 60.6 63.0 45.2 49.9 43.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4.0 56.3 54.7 42.5 41.5 52.5 50.0
建筑业 60.4 62.4 75.6 48.5 55.4 62.9 59.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4.4 43.5 51.2 47.2 28.2 54.9 49.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3.5 64.2 74.0 74.2 65.4 60.4 66.1
批发和零售业 54.8 55.9 66.1 40.9 52.4 52.5 49.4
住宿和餐饮业 48.6 57.1 71.1 40.0 50.9 47.6 53.5
房地产业 48.7 57.7 64.8 45.8 46.9 54.5 39.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3.4 57.1 62.3 47.4 53.4 66.1 68.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食品、酒及饮料制造业 59.3 56.5 63.5 65.9 48.5 56.4 43.6
纺织业 40.1 45.2 40.9 49.8 31.9 31.7 33.6
纺织服装、服饰业 36.6 51.1 51.7 47.5 33.3 35.8 37.8
造纸及纸制品业 55.6 49.4 55.6 51.0 48.0 51.1 41.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6.7 56.1 63.5 62.6 43.3 47.7 47.5
医药制造业 61.0 70.2 70.0 72.9 68.3 65.1 62.0
化学纤维制造业 35.4 56.1 51.5 57.9 38.2 39.3 33.3
橡胶及塑料制品业 44.3 60.3 33.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1.3 50.3 56.9 64.0 40.9 46.3 26.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0.4 45.8 49.7 65.6 36.7 40.5 42.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8.3 53.5 53.1 63.8 47.5 47.4 42.9
金属制品业 60.6 59.3 67.1 55.0 44.7 52.4 48.8
通用设备制造业 59.2 54.4 60.1 55.2 47.1 50.2 37.2
专用设备制造业 63.2 61.8 68.9 69.0 55.8 61.9 52.2
汽车制造业 51.2 54.1 46.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51.0 57.1 33.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7.6 66.9 67.1 68.1 50.0 47.9 46.2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6.7 64.3 59.2 73.1 52.2 54.9 57.1
仪器仪表制造业 74.8 70.0 75.4 72.5 60.5 59.0 60.4

  调查显示,不同行业企业更新设备意愿也有较大差异。从年度平均值来看,更新设备意愿最高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3%)、制造业(47.4%)及采矿业(45%),而更新设备意愿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11.1%)、批发和零售业(16.4%)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1%)(见表24)。

  在制造业中,汽车(55.9%)、造纸(53.2%)、化纤(51%)和钢铁(50.9%)等行业更新设备意愿最高,而服装(37.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8.7%)、化工(41.4%)和仪器仪表(43%)等行业更新设备意愿最低(见表24)。

  表24  不同行业企业更新设备的意愿(%)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农林牧渔业 17.0 36.4 35.9 61.0 42.7 35.7 32.6 37.3
采矿业 32.3 46.6 41.1 64.3 44.2 44.4 42.3 45.0
制造业 35.8 48.9 54.8 63.0 40.6 43.7 45.2 47.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6.8 51.8 60.9 42.5 47.2 45.8 50.0 49.3
建筑业 23.6 30.1 36.1 48.5 20.3 23.1 27.8 29.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1 41.2 32.1 47.2 38.5 24.4 32.7 34.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1 11.3 20.8, 74.2 16.1 22.8 9.7 23.7
批发和零售业 9.8 16.9 12.9 40.9 11.2 10.8 12.5 16.4
住宿和餐饮业 28.6 32.1 39.5 40.0 19.3 28.6 23.3 30.2
房地产业 3.0 5.1 4.7 45.8 8.9 4.1 5.9 1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2 11.9 13.2 47.4 13.7 16.1 12.0 18.1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度

  平均值

食品、酒及饮料制造业 38.3 50.8 56.5 65.9 47.6 39.6 50.0 49.8
纺织业 38.6 42.7 59.7 49.8 45.6 47.3 40.7 46.3
纺织服装、服饰业 23.5 36.0 44.8 47.5 34.9 34.9 40.5 37.4
造纸及纸制品业 45.7 54.6 66.7 51.0 48.0 61.7 44.4 53.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8.2 45.8 41.2 62.6 34.7 37.1 40.3 41.4
医药制造业 20.8 38.6 46.0 72.9 46.3 34.9 48.0 43.9
化学纤维制造业 37.5 53.7 69.7 57.9 52.9 46.4 38.9 51.0
橡胶及塑料制品业 40.2 52.1 52.2 48.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7.8 54.5 49.7 64.0 43.9 39.5 47.7 48.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2.2 52.9 58.7 65.6 51.7 45.2 40.0 50.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5.8 53.5 64.1 63.8 37.7 45.6 31.4 48.8
金属制品业 42.6 51.9 55.7 55.0 44.2 53.7 45.7 49.8
通用设备制造业 40.0 54.4 62.3 55.2 41.4 45.4 46.7 49.3
专用设备制造业 41.5 55.3 62.2 69.0 33.9 38.1 40.5 48.6
汽车制造业 50.4 54.1 63.3 55.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4.7 25.7 55.6 38.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9 41.3 49.8 68.1 34.7 40.0 47.7 44.8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1.3 38.9 47.4 73.1 35.6 40.2 46.4 43.3
仪器仪表制造业 30.1 38.9 55.7 72.5 31.6 34.4 37.5 43.0

  三、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分析

  1. 宏观环境影响企业创新意愿

  本次调查分析了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环境的判断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家对经济体制、法律体制、政策体制、社会舆论、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的评价,与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环境的判断越乐观,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越强(见表25)。

  表25  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环境的判断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很不利 较不利 一般 较有利 很有利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经济体制 7.4 20.3 38.0 31.3 3.1 0.04 0.08*** 0.06**
法律体制 6.8 22.5 46.9 21.6 2.2 0.01 0.05** 0.08***
政策体制 5.1 19.5 41.7 29.0 4.7 0.04 0.10*** 0.06**
社会舆论 5.2 20.4 50.1 22.2 2.2 0 0.07*** 0.02
文化环境 2.6 14.3 56.0 24.8 2.3 0.02 0.07*** 0.05**
市场环境 5.9 23.1 39.0 27.6 4.4 0.07*** 0.12*** 0.05**

  注:表中第2列~第6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7列~第9列数据为相关系数,***代表P≤0.001,**代表P≤0.01,*代表 P≤0.05。下同

  2008年~2014年的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企业的创新战略。调查分析显示,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乐观程度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2008年~2014年的数据分析中保持稳定。这或许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对宏观经济形势更乐观的企业家创新意愿相对更强,因此增强企业家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信心,对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见表26)。

  表26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很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很好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2014年 3.6 24.6 48.1 22.0 1.7 0.08*** 0.09*** 0.07***
2013年 4.2 26.7 48.6 18.7 1.7 0.06*** 0.09*** 0.03*
2012年 9.9 37.4 38.1 13.3 1.3 0.05*** 0.09*** 0.04***
2011年 3.8 21.0 44.0 28.9 2.4 0.07*** 0.11*** 0.08***
2010年 0.7 5.9 37.1 51.2 5.1 0.08*** 0.09*** 0.06***
2009年 1.0 12.4 46.7 36.9 3.1 0.06*** 0.10*** 0.04***
2008年 3.0 21.1 40.5 32.6 2.9 0.08*** 0.11*** 0.06***

  本次调查还分析了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技术环境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有关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表明,当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新进入企业很多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增大;而当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很高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降低(见表27)。

  有关顾客需求变化的分析表明,当顾客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需求非常多样化或高度定制化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的可能性显著提高(见表27)。

  有关行业标准的分析表明,当行业标准高度统一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显著提高。

  有关行业技术变化的分析表明,当行业技术变化很快、技术变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行业内新技术普遍出现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见表27)。

  表27  行业竞争环境、技术环境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很不

  同意

较不

  同意

中立 较同意 很同意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19.7 33.4 25.0 18.1 3.9 -0.06** -0.10*** -0.06**
竞争非常激烈 0.9 4.2 11.0 54.2 29.8 0.05** -0.06*** -0.03
新进入企业很多 4.7 17.4 27.3 38.3 12.4 0.07*** 0.04* -0.01
顾客的价值判断非常多样化 0.6 5.3 24.6 55.3 14.2 0.07*** 0.01 0
顾客的价值需求非常多样化 0.5 5.2 20.3 58.5 15.6 0.09*** 0.03 0.03
满足顾客的需求需要高度定制化 0.9 7.7 27.5 46.7 17.2 0.12*** 0.05** 0.02
制定统一行业标准有利于企业发展 0.9 3.8 17.5 48.1 29.7 0.07*** -0.01 0.05**
用户越多,产品对消费者价值越高 1.3 8.9 27.9 45.3 16.6 0.04 0.03 -0.01
统一行业标准有利于技术扩散 1.3 7.2 27.2 47.0 17.4 0.00 0.03 -0.01
技术变化很快 0.9 8.3 27.9 44.8 18.2 0.16*** 0.05** 0.03
技术变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0.9 7.8 22.2 49.7 19.4 0.14*** 0.03 0.07***
新技术的涌现和新产品的推出很普遍 1.1 9.9 29.0 47.3 12.8 0.11*** 0.04* 0.05**

  2. 创新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

  为了解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影响,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当地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的评价,及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本次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了解了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所需技术信息与支持、政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政府为企业吸引创新人才提供了支持。

  调查分析显示,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与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企业是否更新设备没有相关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政府创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更多的是影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信心及对人才的投资,相反,更新设备等反映企业追求产能或效率的创新投入不受政府创新政策措施的影响。因此,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见表28)。

  表28  政府支持创新政策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很不

  同意

较不

  同意

中立 较同意 很同意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所需技术信息与支持 15.3 25.2 37.9 19.1 2.5 0.04* 0.12*** 0.02
政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19.1 28.7 34.1 14.8 3.3 0.07*** 0.11*** 0.01
政府为企业吸引创新人才提供了支持 14.5 25.4 40.0 16.7 3.5 0.06*** 0.11*** 0.01

  政府简政放权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制环境。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2014年以来政府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相关措施的评价,及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显示,政府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整体上都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利于提高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见表29)。

  表29  政府简政放权成效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没有

  成效

成效

  较小

成效

  较大

成效

  很大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继续放宽市场准入 9.2 43.5 40.9 6.4 0.07*** 0.08*** 0.04
坚决纠正妨碍竞争的规定 15.2 50.0 29.6 5.2 0.03 0.06*** 0.05**
强化市场主体责任 14.6 47.9 32.6 4.9 0.03 0.06*** 0.03
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8.2 50.1 26.4 5.3 0.03 0.04* 0.05**
消除多头和重复执法 19.2 48.2 28.0 4.6 0.04 0.04 0.06***

  注:表中第2列~第5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6列~第8列数据为相关系数。

  3. 经营状况越好的企业创新意愿越强

  课题组根据2014年各行业综合经营状况的调查数据,选取了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五个行业,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医药、电子设备,以及经营状况较差的五个行业,包括采矿业、纺织、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追踪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在2008年~2014年的创新意愿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在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方面,处于经营情况“良好”行业的企业比处于“不佳”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特别是在引进人才方面,每年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相反地,在更新设备方面,处于经营情况“不佳”行业的企业比处于“良好”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见表30、表31、表32)。

  进一步,为了研究销售价格情况不同的行业中企业创新意愿的差异,课题组根据2014年各行业销售价格情况的调查数据,选取其中价格上升或相对持平的四个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食品,以及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五个行业,包括采矿业、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追踪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在2008年~2014年的创新意愿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销售价格“上升”行业的企业比处于价格“下降”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并且每年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与之不同的是,在更新设备方面,处于销售价格“下降”行业的企业比处于“上升”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而在增加创新投入方面,销售价格的“上升”与“下降”,对相应行业中企业的创新投入意愿并无显著影响(见表30、表31、表32)。

  表30  不同经营状况和不同价格趋势行业企业在增加创新投入意愿上的差异(%)

  经营状况良好与不佳行业

  在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方面的差异

销售价格上升与下降行业

  在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方面的差异

  良好 不佳 良好-不佳 显著性 上升 下降 上升-下降 显著性
2008年 75.2 65.0 10.2 0.00*** 73.2 69.6 3.6 0.15
2, 009年 72.1 64.8 7.3 0.01* 69.4 69.0 0.4 0.86
2010年 68.7 61.0 7.7 0.02* 70.0 65.3 4.7 0.12
2011年 63.5 57.9 5.6 0.1 62.8 63.8 -1.0 0.75
2012年 62.0 58.7 3.3 0.3 67.0 61.5 5.5 0.11
2013年 63.0 60.1 2.9 0.4 68.0 64.4 3.6 0.33
2014年 62.2 50.8 11.4 0.01** 60.8 54.6 6.2 0.17

  注:显著性水平***代表P≤0.001;**代表P≤0.01;*代表 P≤0.05。下同。

  表31  不同经营状况和不同价格趋势行业企业在引进人才意愿上的差异(%)

  经营状况良好与不佳行业在

  引进人才意愿方面的差异

销售价格上升与下降行业在

  引进人才意愿方面的差异

  良好 不佳 良好-不佳 显著性 上升 下降 上升-下降 显著性
2008年 59.2 46.2 13.0 0.00*** 60.2 50.0 10.2 0.00***
2009年 63.5 50.2 13.3 0.00*** 60.3 50.7 9.6 0.00***
2010年 64.8 51.2 13.6 0.00*** 67.4 54.1 13.3 0.00***
2011年 62.0 42.9 19.1 0.00*** 56.8 47.7 9.1 0.01**
2012年 57.2 37.5 19.7 0.00*** 53.6 40.5 13.1 0.00***
2013年 59.7 39.9 19.8 0.00*** 56.7 44.3 12.4 0.00**
2014年 60.4 31.6 28.8 0.00*** 54.8 32.7 22.1 0.00***

  表32  不同经营状况和不同价格趋势行业企业在更新设备意愿上的差异(%)

  经营状况良好与不佳行业在

  更新设备意愿方面的差异

销售价格上升与下降行业在

  更新设备意愿方面的差异

  良好 不佳 良好-不佳 显著性 上升 下降 上升-下降 显著性
2008年 25.2 38.6 -13.4 0.00*** 32.1 39.7 -7.6 0.00**
2009年 36.3 49.5 -13.2 0.00*** 42.4 53.1 -10.7 0.00***
2010年 38.7 55.2 -16.5 0.00*** 47.1 55.3 -8.2 0.01*
2011年 35.0 51.4 -16.4 0.00*** 41.7 56.1 -14.4 0.00***
2012年 31.0 44.4 -13.4 0.00*** 62.8 55.3 7.5 0.00***
2013年 31.5 43.7 -12.2 0.00*** 34.6 42.3 -7.7 0.04*
2014年 32.9 42.2 -9.3 0.0 34.4 43.2 -8.8 0.05*

  本次调查从新产品数量、新产品销售和新产品研发投入等方面了解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及与企业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显示,超过四成的企业家认为本企业在创新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些企业未来创新意愿更强,表现为更愿意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调查分析表明,拥有创新优势的企业会不断地通过更多的创新投入强化创新优势,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创新优势的企业与创新领先企业间的差距可能会不断扩大(见表33)。

  表33  企业竞争优势与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

  在以下方面获得了

  多大程度上的成功

很不

  成功

较不

  成功

一般 较成功 很成功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新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 2.0 8.0 43.1 42.7 4.2 0.16*** 0.07*** 0.06***
新产品数量 1.8 8.2 48.7 38.1 3.2 0.16*** 0.05** 0.07***
新产品研发投入强度 2.1 9.6 47.1 35.7 5.6 0.20*** 0.04* 0.09***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过去一年里成本方面的变化、获得政府支持的情况和团队凝聚力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90.1%)的企业认为在过去一年里企业人工成本“上升”,而人工成本上升较快的企业更倾向于更新设备,其原因可能是用于替代劳动力。另外,超过六成(61%)的企业环保支出增加较快,而环保支出的增加也迫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并更新设备。此外,能源消耗的增加也与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显著正相关(见表34)。

  除了成本方面的变化会推动企业增加整体创新投入外,政府支持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也会增强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调查分析表明,获得政府支持较多的企业在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方面更积极,而团队凝聚力上升的企业在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等方面都更积极(见表34)。

  表34  企业经营条件与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与去年同期相比,贵企业

  以下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明显

  减少

有所

  减少

基本

  未变

有所

  增加

明显

  增加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人工成本 0.4 1.4 8.2 61.2 28.9 0.0 0.0 0.09***
环保支出 0.4 0.7 38.0 44.7 16.3 0.04* 0.0 0.08***
能源消耗 2.3 20.2 55.9 18.5 3.0 0.04* 0.11*** 0.0
获得政府支持的程度 9.9 14.1 61.9 12.2 1.8 0.07*** 0.10*** 0.0
团队凝聚力 1.2 6.9 48.0 37.4 6.5 0.11*** 0.14*** 0.04*

  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本等条件影响外,企业未来创新意愿与企业盈利情况和生产状况也有密切关系。调查分析显示,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生产状况越好,其未来的创新意愿越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生产状况与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显著正相关,并在2008年~2014年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见表35、表36)。

  表35  企业盈利情况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企业盈利状况 严重

  亏损

亏损 收支

  平衡

略有

  盈余

较大

  盈利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2014年 2.7 23.7 21.9 45.8 5.9 0.14*** 0.14*** 0.09***
2013年 2.8 25.6 22.8 43.6 5.3 0.09*** 0.12*** 0.02
2012年 3.7 24.5 22.1 45.2 4.5 0.10*** 0.10*** 0.03
2011年 1.9 19.1 20.3 50.7 8.0 0.12*** 0.12*** 0.06***
2010年 1.1 13.7 17.3 54.8 13.1 0.11*** 0.11*** 0.02
2009年 3.3 24.8 20.5 44.4 7.0 0.10*** 0.13*** 0.04***
2008年 2.2 18.0 16.9 51.3 11.6 0.12*** 0.11*** -0.01

  表36  企业生产状况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企业生产状况 停产 半停产 正常

  运作

超负荷

  生产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2014年 0.8 23.0 74.2 2.0 0.10*** 0.15*** 0.07***
2013年 0.5 19.8 76.3 3.3 0.08*** 0.14*** 0.02
2012年 0.8 22.3 74.9 2.1 0.07*** 0.13*** 0.03
2011年 0.8 16.8 77.8 4.6 0.13*** 0.14*** 0.07***
2010年 0.4 10.9 80.7 8.0 0.10*** 0.11*** 0.10***
2009年 0.7 20.8 74.8 3.7 0.07*** 0.15*** 0.07***
2008年 0.8 14.4 80.5 4.4 0.09*** 0.10*** 0.05***

  4. 企业家信心与价值观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它反映了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增长的信心和自身发展的信念。对企业未来增长没有信心的企业家不会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回报期长的创新活动中,而对企业家群体未来发展信念不确定的企业家也不会把精力花在创新活动上。

  本次调查从企业家对所从事的事业的信心和对企业家群体前途的信心两方面,衡量了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调查分析表明,越认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越认同“我希望我的子女成为企业家”这一说法,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创新人才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越高;而越认同“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引进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见表37)。

  调查分析还发现,越认同“我觉得自己的事业很有意义”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越认同“我经常感到很有成就感”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而越认同“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不感兴趣”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见表37)。

  表37  企业家信心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很不

  同意

较不

  同意

中立 较同意 很同意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对企业家群体前途的信心:
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  2.9 11.0 18.3 45.5 22.4 -0.02 -0.08*** 0.01
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 7.3 12.0 20.7 42.2 17.8 0.07*** 0.11*** 0.01
我希望我的子女成为企业家 9.0 18.3 35.6 26.6 10.4 0.06** 0.12*** 0.07***
企业家对所从事的事业的信心:
我对自己现在的事业不感兴趣 38.5 37.4 15.6 6.5 2.0 -0.10*** -0.09*** -0.01
我觉得自己的事业很有意义 0.7 2.1 17.1 48.5 31.6 0.11*** 0.12*** 0.01
我经常感到很有成就感 2.1 8.6 33.1 43.3 12.9 0.05** 0.08*** 0.01

  企业家对自身命运的态度也可能影响企业家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调查分析显示,当企业家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依赖于外部条件时,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更强(见表38)。

  表38  企业家对命运的态度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很不

  同意

较不

  同意

中立 较同意 很同意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我应当将命运所已经给予的运用到最佳 1.2 7.9 27.4 44.6 19.0 0.05** 0.07*** 0.01
命运会照顾那些努力的人 0.9 3.4 11.2 48.7 35.9 0.07*** 0.10*** 0.03
通过行动,我可以掌握命运,实现我的愿望 0.7 4.9 16.7 51.4 26.3 0.09*** 0.10*** 0.09***
我的努力可以弥补我命运中的缺憾 0.3 2.8 15.5 57.9 23.6 0.07*** 0.10*** 0.08***
如果命运没有给我最好的,就把我已有的做到极致 0.4 2.2 16.4 49.9 31.1 0.05** 0.07*** 0.02
努力将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剩下的事情交给命运 1.3 5.7 15.9 45.0 32.0 0.05** 0.04* 0.02

  企业家个人价值取向的差异也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本次调查从“利他”和“利己”两个维度了解了企业家的个人价值取向,及与企业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显示,越重视“助人为乐(为别人谋福利)”、“同情心(对别人富有同情心)”、“平等(人人机会平等)”、“关爱(对人表示关怀,充满爱心)”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的可能性越高;越重视“舒适的生活(充裕富足的生活)”、“财富(为自己和家庭挣钱)”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的可能性越低。但无论企业家是“利他”还是“利己”的个人价值取向,企业未来引进人才的可能性都显著增加;而企业家的个人价值取向对更新设备没有显著影响(见表39)。

  表39  企业家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关系

  很不

  同意

较不

  同意

中立 较同意 很同意 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

  相关性

创新投入意愿 引进人才意愿 更新设备意愿
舒适的生活(充裕富足的生活) 3.7 11.1 46.2 31.1 7.9 -0.05** 0.03 -0.01
财富(为自己和家庭挣钱) 2.5 9.1 43.6 37.6 7.2 -0.06*** 0.06*** 0
愉悦(享受人生) 2.5 5.6 26.5 38.3 27.1 -0.01 0.07*** 0.02
助人为乐(为别人谋福利) 0.7 1.6 18.1 62.3 17.3 0.07*** 0.07*** 0.03
同情心(对别人富有同情心) 0.6 2.2 16.6 58.4 22.2 0.04** 0.05** 0.01
平等(人人机会平等) 0.9 1.5 13.8 46.1 37.7 0.04* 0.05** -0.02
关爱(对人表示关怀,充满爱心) 0.6 1.1 8.9 53.8 35.6 0.04** 0.08*** 0.03

  注:1、“利他”的价值取向包括:助人为乐(为别人谋福利)、同情心(对别人富有同情心)、平等(人人机会平等)、关爱(对人表示关怀,充满爱心)等;

  2、“利己”的价值取向包括:舒适的生活(充裕富足的生活)、财富(为自己和家庭挣钱)、愉悦(享受人生)等。

  5. 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企业创新投入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提供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为了研究我国企业创新历史演变和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状况,了解积极创新的企业是否会有更好的绩效,以及在创新方面的分化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课题组分析了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投入与后续年份企业绩效的关系。调查分析发现,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高的企业,后续年份创新产出高、生产状况好、盈利状况好,这表明企业创新投入会明显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分化(见表40、表41、表42)。

  具体来看,调查分析了2008年到2014年,连续两年都参加了问卷调查的企业,其前一年创新意愿及实际研发费用占比、大学生员工占比、研发投入及新产品销售占比的变化情况等,与第二年的盈利情况、生产状况以及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经营绩效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调查分析表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其在第二年的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占比的变化情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同时,企业前一年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促进企业第二年的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企业前一年的更新设备意愿、大学生员工占比、实际研发费用占比的提高,同样可以促进企业第二年的创新产出(见表40、表41、表42)。

  表40  企业前一年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企业第二年创新产出的相关性

第二年新产品比重 前一年创新意愿 前一年

  大学以上

  员工比重

前一年

  研发投入

  比重

增加创新投入 引进人才 更新设备
2014年 0.11*** 0.06* 0.04 0.04 0.30***
2013年 0.17*** 0.05 0.08** 0.06* 0.29***
2012年 0.18*** 0.15*** 0.02 0.12*** 0.34***
2011年 0.23*** 0.10*** 0.07* 0.04 0.36***
2010年 0.23*** 0.06 0.07* 0.07* 0.32***
2009年 0.08** 0.08** 0.03 0.10*** 0.21***

  注:表中前一年和第二年数据分别基于相邻两年的调查;表中数据为相关系数。下同。

  此外,课题组对同时参与了2013年和2014年调查的1376家企业的数据做了进一步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企业员工数)、企业类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企业实际研发投入等因素之后,分析结果表明,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比没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在下一年度的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约2.5%至6.1%。

  关于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企业生产状况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生产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没有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在多数年份中,企业前一年所表现出的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或更新设备意愿,对企业第二年的生产状况同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前一年创新投入增加及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的企业第二年的生产状况显著较好。近三年来,提高大学生员工占比对企业第二年的生产状况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见表41)。

  表41  前一年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第二年企业生产状况的相关性

第二年生产状况 前一年创新意愿 前一年

  大学以上

  员工比重

前一年

  研发投入

  比重

前一年新产品比重
增加创新投入 引进人才 更新设备
2014年 0.06** 0.12*** 0.02 0.11*** 0.22*** 0.16***
2013年 0.04 0.10*** 0.05 0.12*** 0.19*** 0.20***
2012年 0.04 0.13*** 0.02 0.06* 0.18*** 0.10***
2011年 0.04 0.07* 0.01 0.06 0.15*** 0.13***
2010年 0.05 0.03 0.04 0.06 0.19*** 0.22***
2009年 0.04 0.09** 0.03 0.09** 0.06 0.06

  关于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企业盈利状况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在多数年份中,大学生员工占比对企业第二年的盈利状况同样有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前一年研发投入增加及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的企业,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较好,这表明企业创新投入对其经营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见表42)。

  表42  前一年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第二年企业盈利状况的相关性

第二年盈利状况 前一年创新意愿 前一年

  大学以上

  员工比重

前一年

  研发投入

  比重

前一年新产品比重
增加创新投入 引进人才 更新设备
2014年 0.06** 0.13*** 0.03 0.04 0.23*** 0.16***
2013年 0.10*** 0.11*** 0.08** 0.10*** 0.21*** 0.20***
2012年 0.10*** 0.07** 0 0.08** 0.22*** 0.22***
2011年 0.12*** 0.04 0.03 0.13*** 0.17*** 0.17***
2010年 0.11*** 0.07* 0.09** 0.04 0.18*** 0.16***
2009年 0.03 0.04 0 0.05 0.13*** 0.13***

  (注:凡引用此报告者均需注明引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2024-09-26]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聚焦8月份中国经济走势[2024-09-14] 
·一批增量政策有望落地 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期[2024-09-18] 
·开放信号密集释放 更多吸引外资“长钱”举措有望出台[2024-09-04] 
·多地出台新一轮支持举措 “两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24-08-30] 
·23省份公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谁在领跑?[2024-07-25] 
相关出处  
·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对宏观形势及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2-11-19]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