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并不是廉价、质量差的代名词,在服装与设计领域,中国制造正被赋予全新的定义。
近日,American Rag Cie的拉布雷亚店开始发售中国设计师张驰的作品,这是北美第一家发售张驰“中国制造”系列的店铺。这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首次被北美“高调”展示并发售,而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设计师作品走进该舞台。
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的2015秋冬北京国际时装周上,玛丝菲尔ZhuChongYun“悟·行”2015秋冬时装发布会启幕,ZhuChongYun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精神上汲取养料,融合现代设计工艺,追求极简的设计,绘意属于中国的设计态度,在时装周上引起了国内外时尚界的关注。
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人刘元认为,相比于几年前,一方面中国的设计师正在成熟,同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也更多更丰富,学会了一种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国内培养了大批年轻的设计后备力量,如像真维斯连续23年搞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现在通过积累和沉淀,到了中国设计师集体发力的时候,这个群体正在以更强的话语权开始了国际化的表达。
传递中国精神
American Rag Cie是一家北美生活方式的精品店,拥有很多忠实的顾客。去年11月,创始人Mark Werts探访了张驰的设计工作室,双方共度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且“一拍即合”,决定在American Rag Cie拉布雷亚店以“店中店”的形式发布张驰的设计服装。
Mark Werts是美国创意零售业的领军人物,“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体验而不仅仅只是买东西。”Mark Werts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为了挖掘更多有天赋和才能的新锐设计师,Mark经常游走于全球各个地方。中国设计师张驰的“中国制造”系列作品吸引了Mark的眼球,Mark 将张驰的作品带到美国,成为全美第一家以中国文化为卖点零售商。
在美国发布的作品,是张驰的“中国制造”系列,他告诉记者,这一系列的作品被赋予了新的中国元素,无论从面料拼接还是图案设计,都不同于传统设计,更加直接,这些都是全新中国制造的精神。
一直以来,业内人士曾诟病中国缺少设计师的土壤,设计作品没有更多商业化运作的空间,抑制了中国设计师的成长。但张驰否定了这一说法,多年来在海外的工作生活,让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发现在美国85%的创业企业会失败,但中国与之正好相反,这证明现在独立设计师在本土的平台越来越广阔。
“生活不断在进化,而时尚反应生活,进入新时代中国设计师有更多的合作发展机会。”张驰表示。
American Rag Cie创始人Mark 对于此次与张驰合作,寄予了厚望,他认为北京与洛杉矶有很多共通之处:一种真实,休闲放松但是非常有型的风格,同时两个城市的人都是爱车一族,对于生活都有着毫无畏惧的勇敢,“我很高兴能与北京最酷的设计师深入工作,张驰的作品能在洛杉矶大卖。”Mark 说。
探索中国设计精髓
2015秋冬北京国际时装周上,不少品牌的T台越来越“中国风”,刘元观看了多个品牌的服装秀,他认为,现在品牌的设计师们都在寻找更加亲民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
“近年来,国际奢侈品大牌掀起了‘中国风’,比如绣有‘福’字的Burberry围巾、京剧脸谱的万宝龙钢笔、宝珀能够显示中国年历的手表等等,他们的做法是拉近国际品牌与中国人之间的距离。”刘元认为,国际奢侈品大牌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中国设计师也这么干,那就大错特错了,国际设计师是用外来者的眼光看中国,而中国设计师更应该发掘出中国文化与设计的精髓。
“简约”是全球审美的流行趋势,刘元认为,很多奢侈品的服装、箱包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成为经典作品,简约是共同的风格。“无论是香奈儿2.55还是LV的neverfull手袋,样式都不复杂,但背后传递的却是法国设计师的审美表达。”
乔治·杰生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创意总监朱钦骐认为,中国设计一直追求“大繁至简”,明式家具的简约风格被西方设计师们汲取精华很多年,现在中国设计师们需要重新审视作品风格,越简单越难把控。
在今年北京时装周落幕后刘元曾表示,探索中国设计精髓,做出让国际认可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不仅需求从传统作品、元素中寻找灵感,更需要从文化的内涵方面发掘新气息。“寻找中国元素,西方设计师也能做到,但是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学’就能学出来的。”刘元说。
中国著名服装品牌玛丝菲尔的“悟·行”主题秀吸引了不少时尚人士的注意,发布会以“行”为迹,行于天地与时令之间,行于意蕴与形廓之间,行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现场以东方九曲桥与现代几何山峦的完美碰撞,形成了具有中国诗意的艺术表述。设计方面追求天地并生,物我合一,游走于广袤天地的艺术初衷,依循东方哲学慧思,静谧深邃的大地色系一脉相承,复以净蓝与殷红添染更丰富的情绪。以卷舒枝蔓织就古典气度,还原物我合一之逸态。
“玛丝菲尔这场秀从哲学层面重新诠释了中国设计的精髓与审美。”刘元表示,他认为,现在中国设计师无论是个人,还是其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参与国际化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到了中国设计师集体发力的爆发点了,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设计需要走得更稳健。
“近年来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很多设计师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让一些品牌或作品有了‘赚快钱’的机会,但是这对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弊大于利。”刘元对比了日本设计师走向国际舞台时的背景与环境,他认为现阶段中国设计师“被看好”还仅限于个别几位,彼时日本是以川久保玲为核心,有一大批设计师以“团队”的方式出现在巴黎时尚界。“以团队的方式出现,将有更强的话语权参与国际化表达。”刘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