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东盟地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地区,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大多数东盟国家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从水路看,它们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从陆路看,它们处在全球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之间。
从中国的策略来看,未来随着“一带一路”落地,中国对东盟国家将会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正是这片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地带的国家,有可能成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强有力的竞争者。
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过去曾从资源支撑、海权、地缘政治和出口竞争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无法同时支撑“一带一路”两大战略。除此之外,随着中国的要素成本不断抬升,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产业转移也在悄悄重构中国与东盟的未来关系。
澳新银行日前发布的分析认为,东南亚国家以其廉价劳动力和战略位置吸引着全球制造企业。澳新银行的经济学家预计,越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东盟国家将最终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这一预测展示了如下一些情景:到2030年,东南亚国家6.5亿总人口之中,半数以上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部分是消费水平高的新兴中产阶级。未来10-15年,东南亚国家将夺走中国的“世界工厂”称号。企业会涌入东南亚,利用这里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到2025年,东盟内部的贸易额可能增至1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可能增至1060亿美元。
这种预测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而是有着现实的支持。东盟国家取代中国地位的上述转变正在发生,越南就是东盟国家中的佼佼者。在电子产业,仅仅十年前,越南还仅是全球电子供应链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环节,但越南在2013年的电子设备和零部件出口总额已超过380亿美元,尽管这一数据同当今代工基地中国56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相较甚远,但越南在这一电子设备和零部件出口榜单中的排名已经快速上升到了如今的第12位。而且,越南的IT服务行业目前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韩国电子巨头三星集团已经在越南开设了两家工厂,其中一家将雇佣8000名工人,每年可为三星显示器公司生产4800万台设备显示器,投资规模高达10亿美元。与此同时,包括英特尔、LG以及其他一些电子厂商也均在越南地区砸下了八位到九位数的投资金额。
不少跨国电子生产企业由于劳动力年龄增长、薪资成本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中国之外的地区,中国在低端生产和组装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逐渐流失。中国的这些趋势对于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这些亚洲东南地区的国家来说尤为利好,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来满足中国尚没有来得及吸纳的生产和代加工业务。
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不可能马上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仍不能抛弃中低端制造,仍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出口加工业。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和外商在东南亚加大投资显示,中国制造业与东盟国家制造业将在不小的领域内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国家内部的发展梯度有可能形成更大的区域内部市场。如缅甸、柬埔寨,老挝的低成本劳工,泰国、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的高成本效益制造商,以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成熟生产商之间已经形成互补,有预测称,截至2025年东南亚国家地区内贸易可以提高到1万亿美元。如果东南亚国家在2015年底之前如期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实现十个成员国之间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工的自由流动,将对中国形成一种“整体威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东盟国家已经展现出了“年轻的竞争者”的态势,它在产业、投资、消费市场方面都会对中国的将来有影响。在中国高举“一带一路”大旗的时候,真需要仔细研究未来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竞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