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被认为是亚洲通胀疲软的已一大原因。然而事实上,这不是全部。亚洲通胀低迷更为深刻的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这令通缩渐行渐近。
花旗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联合主管Frederic Neumann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目前,投资者对于亚洲的通胀存在两大错误理解。首先,他们认为亚洲的通胀低迷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随着油价企稳,通胀将在今年下半年抬头。
事实上,过去9个月油价的暴跌对能源依赖进口的亚洲来说是意外之财。因此,整体通胀可能下跌一段时间,但最终将提振经济增长,通胀随之回升。麻烦的是,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受益于油价下跌。截至目前,需求应该已经开始加强。然而,今年一季度,亚洲通胀可能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低。
现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如果油价维持不变,经济增长将会走弱多少?答案是:低了不少。韩国、印度和泰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下跌了0.5%。这些国家的消费与能源价格的挂钩较为明显。
这暗示更广泛的结构性因素正在拖累亚洲的经济增长。毕竟,不仅整体通胀大幅放缓,剔除能源价格的核心物价也在下降。
亚洲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向金融市场注入额外的流动性。然而,这未能令消费者增加支出。同时,亚洲股市不断上涨,但这并不能解决亚洲萎靡不振的经济增长。
第二个误解是认为通缩的下滑无关紧要。国际清算银行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通缩很少与经济疲软有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物价下跌时,经济增长往往强劲。这令不少人认为,亚洲的物价下跌无关紧要。
然而,Neumann指出事实远非如此。国际清算银行报告的作者承认,如果通缩时,资产泡沫破裂,那这将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亚洲看起来十分脆弱:近年来,不仅负债大幅增加,此外,房价也疯狂上涨。长期的通通缩对拖累经济增长。如果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
辩论的核心是“积极”和“消极”的通缩之间的区别。前者代表了生产力的跨越,让企业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保持利润率。后者反映了需求的下降,从而损害公司利润。
在亚洲,很难说目前的通缩是积极的。
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许许多人认为,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帮助亚洲摆脱通缩。然而,在债务已经高企的亚洲,货币政策已经失效。所以,亚洲政府必须采取其他措施。短期内,财政政策的额外宽松会有所帮助。此外,亚洲还需要进行金融改革,更有效率的分配资本。
在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打击降低了风险,但同时使得小公司无法获得贷款。而这些小公司正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发动机。在印度,负担过重的银行一直不愿意将传递降息给他们的客户。
监管政策可能需要变化,以让金融机构至少暂时承担更多的风险。此外,民营企业的机会将需要被扩大,政府需要减少国有企业的特权,并对外资开放更多领域。
这需要一个大的改革。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改革,亚洲可能进一步滑入通缩,这将带来悲剧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