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三五天,谢广平就忍不住逐个盘点一下自己公司打开销路的国家数量。在他位于东莞市东城区红川路的创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4楼办公室内,一幅整面墙壁大小的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插满了163面小红旗。
帮助他一举将服装生意做遍全世界的“外贸利器”,就是跨境电商。目前,类似于创美公司这样的跨境电商企业在东莞约有3500家。
商务部预测,到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
“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做这个,一些其他城市的企业也经常到我这里来取经。”身为创美公司总经理的谢广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认为,2015年跨境电商业务将会迎来一个爆发口。
在国内产业升级阵痛,国际市场迭代的“围追堵截”下,因简便、精确的创新模式,跨境电商成为出口贸易的新引擎。
不容忽视的外贸
2015年前后,出口贸易走到了一个临界点。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仅2.3%,没有达到年初7.5%的预期目标;2015年1~4月,进出口总额1.2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进口5323.5亿美元,下降17.3%,出口6901.6亿美元,仅有1.6%的增长。
在“世界工厂”打拼多年的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韩俊认为,出口贸易的疲态,早在三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段内便已显露无遗。
然而,前几年向人力资源更为廉价的东南亚转移的制造业又出现了回流趋势。“这些地区劳动力素质、产业链条等关键环节太薄弱了,企业回来之后做的还是出口加工。”他说。
近年来,由于欧美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出口加工业随之受到影响。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国内消费是一大经济引擎。那么,出口不再重要了吗?
东莞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朝东并不这么看。“出口对我们很重要,占经济的比重依然很高。”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事实上,回流企业与坚守本土,并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的品牌制造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韩俊说,无论是厚积薄发积累下来的巨额存量,还是通过品牌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分一杯羹的高品质增量,出口贸易仍旧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之一。
出口贸易3.0
只是,出口贸易的现实处境早已今非昔比。
一方面,因为国际市场的萎缩,出口订单“豪气”不再。“之前的订单少说几万件,现在几千件的都算大单,甚至几百件的生意也要做。”大学没毕业即创业参与对外贸易的谢广平感触颇深。他此前遇到的国外客户订单大而且集中,便于上游企业批量化生产,如今的订单小且分散,促使生产链条趋于精细化,销售环节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订单增量碎片化与维护生产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东莞跨境办”)副主任陈文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情况也倒逼着东莞制造加工企业产业升级。
十几年来,国际贸易的交易形式随着时代大环境的变迁而急剧进化。在筚路蓝缕的外贸“触网、触电”草创阶段,“信息黄页、会员服务、线下交易”等简易方法,便可满足代工出口的粗放式需求;随着市场蛋糕的滚雪球增大,“在线交易、营销支付物流金融一体化、B2C跟进”的跨境贸易2.0形式应运而生。
然而,主流的出口销售渠道,仍然被国外的大型采购商、批发商把持。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存量订单碎片化、品牌制造商增量销售渠道难题,出口贸易3.0模式的跨境电商走上历史舞台。
对东莞面临困境感同身受的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永坤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跨境电商可以实现“工厂上线、小订单拼接、大型服务商介入”的升级,从而推进境内制造商与境外零售商,甚至是与境外消费者的高效对接。
新游戏规则
跨境电商之于企业最原始的诱惑力也正是“简便快捷”这四个字。
“因为省略了中间商环节,所以整个交易流程大大简化。”黄永坤说,新一轮的跨境电商浪潮以B2C模式为主,国内出口企业可以直接将自家产品上架到国际通用的电商平台,全世界的卖家即可实时下单购买。接到订单后,直接发货即可。
相较于传统外贸销售,跨境电商的“小包裹”邮寄走的是“私人物品”通道,与“集装箱”式的商品渠道区别对待,还可以有效规避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
“尤其是我们陶瓷行业,贸易壁垒非常严重。”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销售中心总经理夏安丽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然而,碎片化订单造成碎片化通关,无形中的监管压力带来通关成本与日俱增。
为此,东莞海关部门推出了“9610监管新规”,与检验检疫一起推进电子化、集约化通关,虽然汇、税的配套操作规程尚未快速跟进,但是,未来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监管仓,形成跨境电商货物和相应数据蓄水池、导流渠,推动数据的互通、可信,以及可追溯、可比对。
与此同时,2015年5月14日,海关总署宣布,自5月15日起,海关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实行“全年(365天)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
如果走传统的外贸路径,经过国内生产商、国内出口商、国外进口商、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层层环节,单单完成前3个步骤将货物发出,就要耗费两周时间。而B2C模式的跨境电商,直接实现了国内生产商、跨境电商、国外消费者的对接。“那边十几天还没发出去货,这边快的话,三四天就拿到手了。”黄永坤说。
倒逼产业升级
东莞跨境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东莞国际小包规模近1.4亿美元,2014年达到2.7亿美元;国际小包日均发送量2013年为2万票,2014年是4万票,预计2015年有望突破8万票。
东莞新航线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执行董事张何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跨境电商人才一时炙手可热,非常抢手。2014年,他们培训出了12000名跨境电商人才,被企业哄抢一空。
张何文预计,单一个东莞市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就在30万人以上。
“潘多拉魔盒”打开后的“模式红利”瞬间绽放,无数中小企业厉兵秣马,杀向这片外贸蓝海。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发现,东西卖起来方便了,但上游的企业跟不上。”谢广平说,跨境电商实现了国内企业与国外消费者的无缝对接,所以能够更为直接、迅速的收到消费者的反馈,从而作出反应。
尤其是时尚风潮转瞬即逝的时装产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偏好。根据这些第一手的信息,他对上游供货商提出了款式、制作工艺的细致要求。遗憾的是,不少工厂仍习惯于旧式贸易的批量生产,远远达不到国际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是一点点跟他们沟通,慢慢改变。”谢广平说,时装行业如此,电子产品的迭代速度更甚。将来,国际订单高度分散、精细化之后,他甚至可以要求制造商开发定制产品。
对此,黄永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如果仅仅把跨境电商的作用局限在简单、方便的层面,则大大降低了这一创新模式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生产环节的倒逼,逼迫他们转型升级。”黄永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