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宝姿时装有限公司(Ports Design Ltd.)宣布,以人民币6亿元出售时装和服饰业务20%权益,以作为退出传统的时装服饰业务并进行业务转型的第一步,之后公司还可能以24亿元,出售时装和服饰业务中余下的80%权益。此消息不论在服装圈还是消费群中都引起一片哗然。
今年1月,市场曾传出宝姿公司将私有化的传闻。6月1日,宝姿以6亿元将时装和服饰业务的20%权益出售给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对于退出时装服饰领域,宝姿在公告中表示,传统的时装服饰业务未来前景非常困难且极具挑战,这些反映在“公司的财务业绩在过去数年的下降趋势”。宝姿称造成业绩下降趋势的原因包括消费者从传统零售转向网上购物,以及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因此卖出时装业务是符合股东利益的。
几天来,关于宝姿此举意味着什么,有以下三种观点较具有代表性。
一种是感慨派。作为一家主营男女时装、鞋类、手袋、围巾及香水等配饰的公司,宝姿始创于1961年,由香港富豪陈启泰、陈汉杰创立,产品主要在中国、美国及加拿大市场进行销售,自有品牌包括Ports International和Ports 1961。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依靠明星策略成功将宝姿在中国市场树立为一个与Gucci、Burberry相媲美的高端女装品牌。但近年来其市场表现不尽人意,2014财年净利润暴跌75.0%至7323.8万港元(约合5850.98万元)。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共有门店数量310间,较上一财年削减了42间。对此,不论是国内熟悉它的消费人群还是同行人士,都有不少心存唏嘘:“很难想象这个曾被誉为‘中国香奈儿’的品牌会走下坡路,甚至有放弃服装业的一天。”
一种是忧患派。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宝姿作为中国大陆市场“假洋品牌”的先驱,其退场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所谓“假洋品牌”即:品牌注册地、设计师、品牌故事可能发源于欧美等设计、时尚发达地区,但是实际生产、制造、销售均主要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这种观点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信息落后,香港及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开创了“假洋品牌”的风潮,亦有部分是通过收购完成。但是在过去10年,伴随着中国市场门户大开,奢侈品、轻奢,特别是快时尚大举攻入,中国本土女装品牌在H&M、Zara面前节节败退,而Sandro、Maje等欧洲中端品牌的逐步扩张进一步打击本来表现尚可的本土中端女装品牌。更有一些媒体断言:宝姿品牌的落幕预示着整个中国大陆女装品牌将走向衰落。
对于“中国女装衰落说”,淡定派的“圈内人”表现得不以为然。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健民在微信朋友圈里表示,仅以宝姿退出女装业务就妄论中国女装全军覆没的说法近于胡扯,宝姿退出服装业务完全是出于老板个人原因的自主选择。他的说法也代表了淡定派的普遍观点,那就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说法显然是过度解读。
另有消息称,宝姿此番举动绝非是要清盘变现,退出暂时低迷但利润丰厚的时装行业,而是在有前瞻性、有计划性的进行资本重组。最终目标是退出港交所,将国内零售业务在上交所重新上市。而作为最早在港交所上市的国际时装品牌之一,宝姿在资本运作上非常有经验。据称,以后宝姿国内的业务计划在上海上市,国外的业务计划在米兰上市。如能顺利登陆A股市场,将成为中国内地股市上第一家国际时装品牌。
据称,宝姿在上海南京西路与常德路黄金十字路口的新店即将在10月底全新开业。宝姿是退出还是暂别,让我们拭目以待。